矰
拼音
zēng笔顺
丿 一 一 丿 丶 丶 丿 丨 𠃍 丨 丶 丿 一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zēng的字 拼音为zeng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详细解释
(形声。从矢,曾声。矢指箭。本义: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同本义
矰,矰射矢也。——《说文》
矰,箭也。——《广雅》
矰矢矰矢用诸矰射。——《周礼·司弓矢》
宛路之矰。——《吕氏春秋·直谏》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史记》
又如: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飞鸟);矰矰(用丝绳系住石制箭头的射鸟工具)
短箭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国语》
又如:矰弋(矰矰,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矰-中華語文大辭典矰ㄗㄥzēnɡ〈書〉古代一種繫有絲繩,可用來射鳥的箭。[例]~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楚辭‧屈原‧九章‧惜誦》)。
矰-汉语大词典矰zēng
ㄗㄥ
〔《广韵》作滕切,平登,精。〕
1.系有生丝绳以射飞鸟的箭。
●《吕氏春秋·直谏》:“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
高诱注:“矰,弋射短矢。”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矰。”
●元张翥《蜕庵岁晏排遣以诗》之二:“蛰豸深环户,冥鸿巧避矰。”
参见“矰矢”。
2.短箭。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
郭璞注:“矰,矢名,以白羽羽之。”
●明何景明《岁晏行》:“近闻狐兔亦征及,列网持矰遍山城。”
3.通“赠”。送走,驱逐。
●《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
汉郑玄注:“故书赠为‘矰’。”
●孙诒让正义引段玉裁曰:“矰、赠古音同在蒸登部。”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ēng
1、[弋矰]yì zēng
亦作“弋繒”。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
2、[微矰]wēi zēng
拴有丝绳的小箭。
3、[曼矰]màn zēng
射鸟所用结有丝绳的箭。
4、[矰矢]zēng shǐ
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飞鸟。
5、[矰罗]zēng luó
射鸟的箭和捕鸟的网。
6、[矰罻]zēng wèi
犹矰罗。罻,小网。
7、[飞矰]fēi zēng
犹飞矢。
8、[矰隿]zēng yì
即矰弋。
9、[矰缴]zēng zhuó
1.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0、[矰碆]zēng bō
用丝绳系住石制箭头的射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