癯
拼音
qú笔顺
丶 一 丿 丶 ㇀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丨 丶 一 一 一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qú的字 拼音为qu的字基础解释
瘦:清~。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癯 qú
形瘦。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者既肥。”
【读音】qú
【繁体】癯
癯<形>
消瘦[thin]
臞,少肉也。从肉,瞿声。字亦作癯。――《说文》
臞,瘠也。――《尔雅·释言》
形容甚臞。――《史记·司马相如传》
集解:“瘦也。”
癯瘠改貌。――《史记·安陆昭王碑文》
如:臞小(瘦小);臞仙(旧时指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臞然(清瘦貌);臞瘠(犹瘦弱);臞儒(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
癯、臞qú瘦:~者。清~。
────────────────—
癯wò1.善肉。见《玉篇.肉部》。亦用于人名。《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有刘癯丘。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ú
1、[清癯]qīng qú
清瘦:面容~。癯(qú)。
2、[癯毁]qú huǐ
谓瘦瘠不堪,健康状况很坏。《新唐书·永安王涵传》:“寳应 初,河朔 平,涵 方母丧,夺哀持节宣慰,所至州县,非公事未尝言,蔬饭水饮,席地以瞑。使还,固请终制,代宗 见其癯毁,许之。”《新唐书·儒学传中·路敬淳》:“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服除,号慟入门,形容癯毁,妻不之识。”
3、[羸癯]léi qú
清瘦。
4、[癯劣]qú liè
瘦弱到极点。
5、[癯瘠]qú jí
瘦弱;消瘦。《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若此移年,癯瘠改貌。”李善 注:“《尔雅》曰:‘臞,瘠也。’与癯同。”唐 元稹《贺圣体平复表》:“尧 以癯瘠而为圣,禹 以胼胝而称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上见其癯瘠,惻然许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袁世弼》:“潘子真《诗话》云:‘…… 世弼 年十七……读书最苦,因尔癯瘠。’”
6、[癯辱]qú rǔ
瘦削吃苦。
7、[癯颜]qú yán
容颜消瘦。
8、[癯露]qú lù
谓极瘦。
9、[癯仙]qú xiān
1.隐居山泽的术士。宋 苏轼《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作诗送之》:“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2.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宋 陆游《射的山观梅》诗之二:“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10、[癯顔]qú yán
容颜消瘦。《花月痕》第四四回:“话説 秋痕 自卧病后,敝衣蓬首,垢面癯颜,竟不是个画中人了。”
11、[癯羸]qú léi
瘦弱。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晋阳公主 薨,年十二。帝閲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
12、[癯儒]qú rú
隐居山泽的瘦弱清廉的学士。
13、[哀癯]āi qú
一个汉语词和,āi qú,ㄞ ㄑㄩˊ,亦作“哀癯”。
14、[癯惙]qú chuò
瘦弱疲乏。
15、[癯瘁]qú cuì
瘦弱憔悴。
16、[癯弊]qú bì
瘦弱疲惫。
17、[诗癯]shī qú
见“诗臞”。
18、[青癯]qīng qú
清瘦。
19、[瘦癯]shòu qú
1.亦作“瘦臞”。干缩。《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於膳府”汉 郑玄 注:“珍异,四时食物也。不售而在廛,久则将瘦臞腐败,为买之入膳夫之府。” 2.清瘦;瘦。《文子·自然》:“尧 瘦癯,舜 黧黑。”明 徐渭《答王口北书》:“承此食肉之盛惠,得免瘦癯。”王西彦《人的世界》:“画家年龄在四十左右,头顶半秃,面孔瘦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