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lòu

笔顺

丿 𠃍 𠃍 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lòu的字 拼音为lou的字

基础解释

见“瘘”。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瘻-中華語文大辭典

瘻瘘ㄌㄡˋlòu1.〈書〉頸部腫大症,多因缺碘引起。2.瘻管的本名。因先天發育異常、外傷、炎症、感染、或手術併發症等引起的異常通道,例如管腔臟器與體表或兩個管腔臟器之間的非正常通道。病灶內的分泌物可經由瘻管流出。也作「瘺」。3.中醫指深部組織或淋巴結因感染或發炎,造成膿或分泌物由管道向身體表面流出或體內兩個腔室相通。

瘻-中華大字典

1、瘻讀音:郞豆切,音漏,力救切,音澑,宥韻。龍遇切,音屢,遇韻。釋文:腫也。見《說文》。《段注》:鍇本作頭腫。蓋淺人恐與頸癅不別而改之。腫、癰也。頸腫、卽釋名之癰喉。
 〔按巢氏病源諸~候。載狼~、鼠~、螻蛄~、蚍蜉~、蜂~、蠐螬~、蜉疽~、瘰癧~、轉脈~、九種。要之皆外發頸部。內蘊蟲毒。久則生管而潰。蓋亦腺病之屬〕。
2、瘻讀音:龍珠切,音慺,虞韻。釋文:痀~。曲脊也。見《集韻》。
 〔按痀~、或作佝僂。小兒多有此病。俗名龜胸龜背。日人謂之嬰兒骨輭證。又或呼爲英吉利病〕。
3、瘺讀音:力候切,音漏,宥韻。釋文:~瘡也。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òu

1、[痿瘻]wěi lòu

痿痹和颈肿。《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肺脉﹞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瘻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

2、[瘻管]lòu guǎn

人或动物体内由于外伤、脓肿,在内脏与体表或脏器之间形成的管道。病灶分泌物由此管流出。

3、[痔瘻]zhì lòu

即痔漏。晋 王羲之《鹰嘴帖》:“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瘻有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石燕》:“治肠风痔瘻年久者。”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虎胫骨》:“痔瘻脱肛,蜜炙丸服。”参见“痔漏”。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瘻的反义词 瘻的近义词 瘻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瘻能组什么词
  • 瘻能组什么词语
  • 瘻可以组什么词
  • 瘻可以组什么词语
  • 瘻字可以组什么词
  • 瘻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瘻字能组什么词
  • 瘻字能组什么词语
  • 瘻字开头的成语
  • 瘻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