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肉骨
拼音
shēng sǐ ròu g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sǐ的字 拼音为ròu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rou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详细解释
- 【解释】: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 【示例】:文致诋欺之法,久矣不行;~之恩,今焉创见。
◎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生:名词动用,使……有生命。
死:死者。
肉:名词动用,使……长出肉。
骨:骨头,人和脊椎动物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
词典解释
生死肉骨-中華語文大辭典生死肉骨生死肉骨ㄕㄥ ㄙˇ ㄖㄡˋ ㄍㄨˇshēnɡsǐ-ròuɡǔ指使死人復生,使白骨長肉。比喻恩施深重,恩同再造。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例]~,永誌不忘。
生死肉骨-典故小词典也作“生死人而肉白骨”、“起死人而肉白骨”。使死人复生, 使枯骨生肉。比喻恩情深厚, 受惠极大。
〔出典〕《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吾见申叔夫子, 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用例〕五代徐铉《又代萧给事与楚王书》:“存者荷二天之恩, 没者释九原之恨, 则生死肉骨,未可比量。”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引证
北周-宇文护--《报母阎姬书》:一得奉见慈颜,永毕生愿。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载岳,未足胜荷。
唐-姚思廉--《梁书·刘孝绰传》:遂漏斯密网,免彼严棘,得使还同士伍,比屋唐民,生死肉骨,岂侔其施。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平子曰:“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清-钱谦益--《为柳敬亭募葬地疏》:柳生敬亭……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一言导窽,词组解颐,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
明-荑秋散人-一一回-《玉娇梨》:今日得蒙老恩师始终覆庇,曲赐成全,真可谓生死肉骨。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故事
北周-宇文护--《报母阎姬书》:一得奉见慈颜,永毕生愿。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载岳,未足胜荷。
唐-姚思廉--《梁书·刘孝绰传》:遂漏斯密网,免彼严棘,得使还同士伍,比屋唐民,生死肉骨,岂侔其施。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平子曰:“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清-钱谦益--《为柳敬亭募葬地疏》:柳生敬亭……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一言导窽,词组解颐,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
明-荑秋散人-一一回-《玉娇梨》:今日得蒙老恩师始终覆庇,曲赐成全,真可谓生死肉骨。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造句
shēng sǐ ròu gǔ
1、文致诋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创见。 ◎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接龙
骨鲠在喉 喉焦唇干 干劲冲天 天下太平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脚踏实地 地尽其利 利令智昏 昏镜重明 明人不做暗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组词
近义词
shēng sǐ ròu gǔ
1、[生死骨肉]shēng sǐ gǔ ròu
见“ 生死肉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