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脱
拼音
ōu tuō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ōu的字 拼音为tuō的字 拼音为ou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 2.指屯戍之人。 3.边地;边境荒地。 4.指两国分界的缓冲地带。详细解释
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
《史记·匈奴列传》:“﹝ 东胡 ﹞与 匈奴 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边为甌脱。” 司马贞 索隐:“ 服虔 云‘作土室以伺 汉 人’。又《纂文》曰:‘甌脱,土穴也。’” 张守节 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甌脱也。” 明 唐顺之 《度潮河》诗:“几处穹庐移就草,数家甌脱曲依泉。” 清 揆叙 《鹰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脱供鹰坊。”
指屯戍之人。
《汉书·匈奴传上》:“其君长以下数千人皆驱畜产行,与甌脱战,所战杀伤甚众,遂南降 汉 。”
边地;边境荒地。
宋 陆游 《送霍监丞出守盱眙》诗:“空闻甌脱嘶胡马,不见浮屠插霽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诗:“如何甌脱区区地,竟有违言为小球。” 王国维 《<国学丛刊>序》:“歷代开疆,尚多甌脱。”
指两国分界的缓冲地带。
罗惇曧 《中法兵事本末》:“如彼提及,须由我措置,分界应於关外空地,作为甌脱。”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瓯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甌脫
瓯脱-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瓯脱】匈奴语,边界屯守之处。《史记·匈奴列传》:“﹝ 东胡 ﹞与 匈奴 间, 中有弃地, 莫居, 千余里。 各居其边为瓯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