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tiàn

笔顺

𠃍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èn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

基础解释

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

详细解释

〈名〉

  1. 古人冠冕上分垂于两耳侧的玉饰;美玉

    瑱,似玉充耳也。从玉,真声。——《说文》。按,天子以玉,诸侯以石,字亦作磌。

    玉之瑱也。——《诗·鄘风·君子偕老》。笺:“塞耳也。”

    玉瑱——《周礼·弁师》

    瑱用白纩。——《仪礼·士丧礼》

    角瑱。——《礼记·檀弓》

    其又以规为瑱也。——《国语·楚语》

〈动〉

  1. 通“填”。充填。

    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晋 郭璞 《江赋》

    目作宴瑱饱,腹作宛恼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二》

〈名〉

  1. 通“镇”。压物用的玉器。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王逸 注:“瑱,一作镇。” 洪兴祖 补注:“瑱,压也,音镇。” 蒋骥 注:“玉瑱,所以压席者。”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瑱-中華語文大辭典

瑱ㄊ丨ㄢˋtiàn1.〈書〉古人繫於冠冕兩側,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質裝飾物。2.〈書〉充填。[例]金精玉英~其裡,瑤珠怪石琗其表(《文選‧郭璞‧江賦》)。

瑱-辞源3

【瑱】14画 1418·11.tiàn  ㄊㄧㄢˋ  他甸切,去,霰韻,透。真部。㊀垂於冠冕兩旁的玉墜,用以塞耳,故又名充耳。詩 鄘風 君子偕老:“玉之瑱也。”傳:“瑱,塞耳也。”左傳 昭二六年:“以幣錦二兩,縳一如瑱。”疏:“禮以一絛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繫黃緜,緜下又縣玉爲瑱,以塞耳。”引申爲填充。文選 晉 郭景純(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裏,瑶珠怪石琗其表。”㊁玉名。文選 南朝 梁 江文通(淹)顔特進延之侍宴詩:“榮重餽兼金,巡華過盈瑱。”注:“盈瑱,盈尺之玉也。”2.zhèn  ㄓㄣˋ  陟刃切,去,震韻,知。真部。壓。通“鎮”。楚辭 屈原 九歌 東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注:“瑱,一作鎮。”宋 洪興祖 補注:“瑱,壓也,音鎮。”玉瑱,玉製的鎮壓坐席的器具。參見“瑱₂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iàn

1、[玉瑱]yù tiàn

1.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器。 2.引申为耳边。 3.美石制的柱础。 4.镇物的玉器。瑱,通“镇”。

2、[箴瑱]zhēn tiàn

犹言劝阻,规谏。有箴全御过之意。

3、[佩瑱]pèi tiàn

犹玉佩。

4、[珠瑱]zhū tiàn

缀珠的耳饰。《孔丛子·杂训》:“子产 死,郑 人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汉 贾谊《新书·春秋》:“邹穆公 死,邹 之百姓若失慈父……妇女抉珠瑱,丈夫释玦轩,琴瑟无音,期年而后始復。”

5、[盈瑱]yíng tiàn

盈尺之玉。

6、[环瑱]huán tiàn

1.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瑱,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2.泛指首饰。

7、[宴瑱]yàn tiàn

饱足貌。

8、[瑱圭]tiàn guī

即镇圭。六瑞之一。为古代帝王受诸侯朝见时所执,象征安定天下四方之意。

9、[象瑱]xiàng tiàn

古代冠冕两侧下垂结于丝绳上的饰物,以象牙制成,下垂当耳,可以塞耳。

10、[规瑱]guī tiàn

语本《国语·楚语上》:“﹝ 白公 再諫,﹞王病之,曰:‘子復语,不穀虽不能用,吾憗置之於耳。’对曰:‘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 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遂趋而退,归,杜门不出。”韦昭 注:“规,諫也。瑱,所以塞耳。”后世因用“规瑱”比喻进谏。

11、[瑱紞]tiàn dǎn

古代冠冕上悬系塞耳玉的带子。

12、[以规为瑱]yǐ guī wéi tiàn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瑱的反义词 瑱的近义词 瑱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瑱能组什么词
  • 瑱能组什么词语
  • 瑱可以组什么词
  • 瑱可以组什么词语
  • 瑱字可以组什么词
  • 瑱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瑱字能组什么词
  • 瑱字能组什么词语
  • 瑱字开头的成语
  • 瑱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