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剑
拼音
bān ji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ān的字 拼音为jiàn的字 拼音为ban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基础解释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汉 制,朝服带剑。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唐 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汉 制,朝服带剑,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徵 薨,年六十四,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斑剑”。详细解释
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班剑-汉语大词典班剑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
●汉制,朝服带剑。
●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
●南朝宋何承天《鼓吹铙歌·朱路篇》:“雄戟辟旷涂,班剑翼高车。”
●《南史·张敬儿传》:“﹝敬儿﹞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汉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汉制,朝服带剑,晋代之以木,谓之班剑,宋齐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
●《旧唐书·魏征传》:“征薨,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
参见“斑剑”。
同: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