獃
拼音
dāi笔顺
丨 ㇄ 丨 一 丨 𠃍 一 丶 丿 ㇀ 一 丿 ㇏ 丶同音字
拼音为dāi的字 拼音为dai的字基础解释
同“呆”。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獃-中華語文大辭典獃呆ㄉㄞdāi痴愚;傻。同「呆」。[例]痴~|~頭~腦。
獃-中華大字典1、獃讀音:魚開切,音皚,灰韻。釋文:
❶~癡。象犬小時未有分別也。見《廣韻》。〔今通謂不明事理者曰~〕。
❷懛~。失志皃。見《集韻》。
2、祿釋文:同騃、獃。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āi
1、[大獃]dà dāi
方言。很大,极大。《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这大獃的顶头风,前头就是 黄天荡,昨晚一号几十隻船都湾在这里,那一箇敢开?”
2、[獃相]dāi xiāng
痴呆的样子。沉从文《会明》:“任何军队中,总不缺少四肢短小如猢狲、同时又不缺少如猢狲聪明的那类同伴,有了这样同伴,会明 便显得更獃相更元气了。”
3、[獃瓜]dāi guā
犹傻瓜,呆子。朱自清《儿女》:“他不好意思,或见着生客时,便咧着嘴痴笑;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獃瓜’。”
4、[獃悍]dāi hàn
愚蠢而强悍。明 袁宗道《易太孺人八十寿序》:“民多獃悍,易攖刑网。”
5、[痴獃]chī dāi
同“痴呆”。亦作“痴獃”。宋 范成大《卖痴呆词》:“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獃召人买……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獃千百年。”陈去病《昼寝杂感》诗:“生平曾未卖痴獃,会有愁心酒一杯。”
6、[书獃子]shū dāi zǐ
同“书獃”。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7、[呆獃獃]dāi dāi dāi
发楞失神貌。《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子敬 呆獃獃吓的那埋伏人马闭了气,个个魂飞。”《再生缘》第六六回:“呆獃獃,一体四肢如土木。”
8、[獃磕磕]dāi kē kē
形容痴呆的样子。《红楼梦》第九七回:“正闹着,外边一个人慌慌张张跑进来,倒把 李紈 唬了一跳;看时,却是 平儿,跑进来,看见这样,只是獃磕磕的发怔。”
9、[獃头獃脑]dāi tóu dāi nǎo
形容愚钝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 杨 的 杨老头子 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清 李元玉《眉山秀·伪闹》:“一个暴发财主叫做 包仰崇,虽然一字不识,在女客面上极做工夫,獃头獃脑,甚肯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