牋
拼音
jiān笔顺
丿 丨 一 𠃍 一 ㇂ 丿 丶 一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jiān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基础解释
同“笺”。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牋-中華語文大辭典牋笺ㄐ丨ㄢjiān1.古代文體的一種,以奏記為主(多在上書給長官時使用)。2.泛指書信、信件。同「箋」。[例]欲寄一言去,託之~綵繒(漢‧無名氏〈有鳥西南飛詩〉)。
牋-漢語大字典牋
同“箋”。《玉篇·片部》:“牋,表也。亦作箋。”《集韻·先韻》:“箋,《説文》:‘表識書也。’一曰編也。古者書紀其事以竹編次為之。或作牋。”《世説新語·排調》:“明日,與王牋云:‘昨日食酪小過,通夜委頓。’”《文心雕龍·書記》:“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牋……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唐韓愈《答劉正夫書》:“辱牋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賜,且愧其誠然。”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iān
1、[牋翰]jiān hàn
1.纸笔。《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知章 ﹞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牋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寳之。” 2.书翰。唐 黄滔《崔右丞启》:“既兹负累,合在弃嫌,而又荐以覊游,仰干牋翰,虽弘容之不改,且循省以何安?”
2、[杏牋]xìng jiān
杏黄色的精美纸张。
3、[红牋]hóng jiān
亦作“红笺”。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唐 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牋。”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风流薮泽》:“长安 有 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牋名纸,游謁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藪泽。”宋 晏殊《清平乐》词:“红笺小字,説尽平生意。”清 黄景仁《感旧杂诗》之四:“非关惜别为怜才,几度红笺手自裁。”
4、[巴牋]bā jiān
蜀 地产的一种优质纸。唐 杜甫《寄高使君岑长史》诗:“荆 玉簪头冷,巴 牋染翰光。”仇兆鳌 注:“《纸谱》:蜀 牋纸,尽用 蔡伦 法,有玉版、贡餘、经屑、表光之名。”唐 李商隐《宫中曲》:“巴 牋两三幅,满写承恩字。”
5、[牋表]jiān biǎo
笺记、表章。《宋书·礼志二》:“天子姬嬪,不容通音介於外,虽义可致虔,不应有牋表。”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外有 韦皋、裴均、严綬 等牋表。”
6、[署牋]shǔ jiān
署名于章奏。
7、[牋麻]jiān má
泛指精美纸张。唐 李白《草书歌行》:“牋麻素绢排数箱,宣州 石砚墨色光。”王琦 注:“牋、麻,皆纸也。”
8、[牋奏]jiān zòu
书札、奏章。《后汉书·胡广传》:“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牋奏。”李贤 注:“周成《杂字》曰:‘牋,表也。’《汉杂事》曰:‘凡羣臣之书,通於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旧五代史·梁书·孙隲》:“魏博 从事 公乘亿 以女妻之,因教以牋奏程式。”《宋史·曾巩传》:“﹝ 曾巩 ﹞寻掌 延安郡王 牋奏。”
9、[短牋]duǎn jiān
亦作“短笺”。简短的信函。唐 刘禹锡《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曾忝 扬州 荐,因君达短牋。”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随同许多珍物,包括几封 鲁迅 先生的短笺,悉数毁于 汉口 法 租界的战火中了。”
10、[词牋]cí jiān
见“词笺”。
11、[牋简]jiān jiǎn
文书。唐 韦应物《送陆侍御还越》诗:“敬恭尊郡守,牋简具州民。”
12、[寄牋]jì jiān
传递书信。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寄牋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
13、[牋修]jiān xiū
谓修书致意。《陈书·虞寄传》:“高宗 即位,徵授 扬州 治中及尚书左丞,竝不就……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於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牋修而已。”
14、[牋毫]jiān háo
纸笔。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韦蟾》:“蟾 曾书《文选》句云:‘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以牋毫授宾从,请续其句。”
15、[麝牋]shè jiān
带有香气的用以题词或写信的纸。
16、[上牋]shàng jiān
犹上表。《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奋 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恪(诸葛恪)上牋諫。”《梁书·柳恽传》:“惲 上牋陈便宜,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 汉祖 宽大爱民之义。高祖 从之。”宋 范成大《吴郡志·牧守》:“殷祐 为 吴郡 内史,上牋论 顾荣 功高,赠典不称。”
17、[牋书]jiān shū
信札,文书。《宋书·刘穆之传》:“﹝ 穆之 ﹞目览辞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孝元 经牧 江州,遣往 建昌 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牋书,朝夕辐輳,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
18、[牋纸]jiān zhǐ
1.用于写信、题写诗文的特制纸张。唐 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 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2.泛指优质精美的纸张。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予出使 淮南 时,见有重载入 汴 者,求得其籍,言两 浙 牋纸三暖船,他物称是。”明 王三聘《古今事物考·文事》:“石季龙 写詔用五色纸,盖牋纸之制也。”
19、[牋啓]jiān qǐ
下达上的笺记、书启。《新唐书·百官志一》:“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牋,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启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启,故谓手书为小简。”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文学科,凡诗文词赋章奏牋启之类皆属焉。”
20、[玉牋]yù jiān
见“玉笺”。
21、[牋牍]jiān dú
文书。宋 苏轼《答许状元启》:“忽承牋牘之临,皆自听闻之误。”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宋 刘穆之 目览词讼,手答牋牘。”
22、[拜牋]bài jiān
犹言上书。《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甲子,南平王 恪 帅文武拜牋推 湘东王 绎 为相国,总百揆;绎 不许。”
23、[龙牋]lóng jiān
见“龙笺”。
24、[吟牋]yín jiān
1.亦作“吟笺”。诗稿。宋 范成大《东宫寿诗》:“薰炷争延祝,吟牋曷讚扬。”宋 陆游《病起》诗:“收拾吟牋停酒椀,年来触事动忧端。” 2.指写诗用的纸。元 吴渭《送诗赏小札》:“第三十一名止五十名,各笔一贴,墨一笏,吟笺二沓。”
25、[贡牋]gòng jiān
1.州府向朝廷推荐的员生的名册。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开宝寺 为礼部贡院,二月十八日火,凡本部贡牋与夫所考试卷,须臾灰烬,略无遗者。” 2.充作贡品的纸张。明 沉德符《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今中外所用纸,推 高丽 贡牋第一,厚逾五銖钱,白如截脂切玉。”
26、[进牋]jìn jiān
进呈书札。《宋史·礼志二七》:“外命妇进牋奉慰如仪。”
27、[苔牋]tái jiān
以苔纸制成的笺纸。
28、[擘牋]bò jiān
亦作“擘笺”。谓裁纸。宋 陆游《阆中作》诗:“擘牋授管相逢晚,理鬢薰衣一笑哗。”清 姚鼐《游瞻园和香亭同年》之七:“祇怜才尽者,偏畏擘牋长。”清 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山樵於时倚醉微吟,擘笺题句,挥毫染写,墨瀋淋漓,无不各当其意以去。”
29、[奏牋]zòu jiān
汉 时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牋。”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於郡将曰奏牋。”
30、[牋草]jiān cǎo
文书的草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撰立牋草以誑诱 休 者,如别纸。”唐 章孝标《蜀中上王尚书》诗:“丁香风里飞牋草,邛竹烟中动酒鉤。”
31、[素牋]sù jiān
见“素笺”。
32、[蜀牋]shǔ jiān
见“蜀笺”。
33、[牋疏]jiān shū
章奏;书信。《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 少不脩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牋疏。”《北史·萧大圜传》:“大圜 恐谗愬生,乃屏絶人事,门客左右,不过三两人,不妄游狎,兄姊间,止牋疏而已。”《宋史·杨克让传》:“赵普 守 西洛,府中牋疏,皆 希閔 所为。”
34、[云牋]yún jiān
见“ 云笺 ”。
35、[谢牋]xiè jiān
答谢的信。
36、[诗牋]shī jiān
1.写上诗的笺纸;供写诗的笺纸。 2.本指 汉 郑玄 为《毛诗》作的笺注。后泛指为诗集作的笺注。
37、[牋彩]jiān cǎi
用于书写的纸和彩帛。泛指精美的纸。唐 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待宾碑》:“月幌风襟,每吟謡於牋綵;花新叶早,必赏会於琴樽。”
38、[瑶牋]yáo jiān
见“瑶笺”。
39、[鸾牋]luán jiān
见“鸞笺”。
40、[百韵牋]bǎi yùn jiān
可供写长诗的大幅笺纸。元 费著《笺纸谱》:“近年有百韵牋,则合以两色材为之,其横,视常纸长三之二,可以写诗百韵。人便其纵阔,可以放笔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