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
拼音
yùn笔顺
𠃍 一 丿 一 一 亅 丿 丶 一 亅 丶 丶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yùn的字 拼音为yun的字基础解释
1.烧热后用来烫平衣服的金属器具,称“熨斗”。2.用烙铁、熨斗烫平。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火,尉( yù)声。本义:用金属器具加热,按压衣服,使之平贴)
同本义
衣裳不整,伏床熨之。——《南史》
又如:熨衣(烫平衣服)
烘烤 。
如:熨手(烫手);熨炉(暖炉)
紧贴
以身熨之。——《世说新语》
又如:熨贴(贴切;妥帖)
用药热敷
汤熨之所及。——《韩非子·喻老》
另见 yù
另见 yù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熨-中華語文大辭典熨熨1ㄩㄣˋyùn用烙鐵、熨斗等燙平(衣物)。[例]~衣服│把褲子~一~。熨熨2ㄩˋyù參見【熨貼】。
熨-漢語大字典熨
(一)yùn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
(1)用烙铁或熨斗烫平衣物。《廣韻·物韻》:“熨,火展帛也。”《集韻·迄韻》:“熨,持火展繒也。”《南史·何尚之傳附何敬容》:“(敬容)常以膠清刷鬚,衣裳不整,伏牀熨之。”唐王建《宫詞一百首》之三十六:“每夜停燈熨御衣,銀薰籠底火霏霏。”又烙烫。《搜神後記·鄭茂》:“鄭茂病亡,殯殮訖,未得葬。忽然婦及家人夢茂云:‘己未應死,偶悶絶爾,可開棺出我,燒車釭以熨頭頂。’如言乃活。”
(2)按压使平直。宋葉某《愛日齋叢鈔》卷二:“晏元獻公凡書簡首尾空紙皆手翦熨,置几案以備用。”明羅貫中《殘唐五代傳》卷三:“拾起鐵棒,用手一熨,依然挺直。”
(3)紧贴。《世説新語·惑溺》:“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四:“说着,她自己也噗嗤地笑了,忽然把那玳瑁猫抱了起来,熨在胸前,就象抱了一个婴儿。”
(4)按揉。宋楊萬里《與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觀戲道旁羣兒》:“䰒鬆睡眼熨難開,曳杖緣溪啄紫苔。”
(5)沁入;浸润。宋陸游《入蜀記》卷一:“井在道旁觀音寺,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熨齒。”
(6)火斗,即今“熨斗”。《集韻·迄韻》:“熨,火斗。”
(二)yù
〔熨帖〕也作“熨贴”。1.(用字、词)妥帖。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初白近體詩最擅長……内召以後,更細意熨貼,因物賦形,無一字不穩愜。”2.心情平静舒畅。宋范成大《范村雪後》:“熨貼愁眉展,勾般笑口開。”又满意。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这是这个祠堂里的一间最熨贴的房间。”3.方言。(事情)完全办妥。
(三)wèi 《廣韻》於胃切,去未影。微部。
一种中医外治法。用药物热敷。《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靈樞經·壽夭剛柔篇》:“刺大人者,以藥熨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杌毒熨。”司馬貞索隱:“毒熨,謂毒病之處以藥物熨帖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ùn
1、[熨斗]yùn dǒu
形状像斗,用来烫平衣物的金属器具。旧式熨斗中间烧木炭,新式熨斗用电发热。
2、[熨烫]yùn tàng
指通过加热熨斗烫平衣料。一般使用熨斗熨烫衣物,以使衣物平整。
3、[熨法]yùn fǎ
中医外治法。有药熨、汤熨、酒熨、铁熨、葱熨、土熨等法。借助药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使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病或缓解病痛的作用。
4、[熨齿]yùn chǐ
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
5、[砭熨]biān yùn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6、[熨平]yùn píng
1.以熨平机压平或使光滑(如湿的亚麻布) 2.一件刚熨好的衣服所具有平整和折痕的状态。
7、[熨炉]yùn lú
暖炉。
8、[熨眼]yùn yǎn
1.悦目。 2.揉擦眼睛。
9、[熨引]yùn yǐn
指熨法和导引。
10、[针熨]zhēn yùn
针灸。
11、[熨手]yùn shǒu
1.烫手。 2.使手感到凉爽或寒冷。
12、[毒熨]dú yùn
谓以药物熨帖患处。
13、[攻熨]gōng yùn
原指以药物炒热敷患处,散寒止痛。引申为改正。
14、[佳熨]jiā yùn
用烙铁、熨斗烫平。
15、[汤熨]tāng yùn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
16、[熨衣]yùn yī
烫平衣服。
17、[熨汤]yùn tāng
是汤熨用的热水的意思。
18、[熨安]yùn ān
犹安抚。
19、[炙熨]zhì yùn
中医学名词。指艾炙法和药物热敷法。
20、[澡熨]zǎo yùn
谓潜移默化而使之归于纯朴。
yù
1、[熨帖]yù tiē
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2.心里平静:这一番坦诚的谈话,说得他心里十分~。 3.舒服:他身上不~,要回家躺一会儿。 4.(事情)完全办妥:这事不办~,我不能走。
2、[熨贴]yù tiē
同“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