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拼音
líng zh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íng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li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真菌的一种。菌盖半圆形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有光泽。供药用,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和慢性气管炎等有疗效。详细解释
传说中的瑞草、仙草。
《文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於重涯,濯灵芝以朱柯。” 薛综 注:“石菌、灵芝,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仙之所食者。”《云笈七籤》卷三四:“口衔灵芝,降於形中,是谓真仙之术。”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早来到緑依依採灵芝 徐福 蓬莱 。”《陕北民歌选·信天游》:“ 黄河 畔上灵芝草,长得不高生得好。”
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比喻杰出人才。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灵芝冠众芳,安得闕亲近。” 清 黄遵宪 《别赖云芝同年》诗:“前有 龙 吕 后 朱 王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灵芝-中药大典灵芝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英)Lucid Ganoderma
别名 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
来源 为多孔蓖科真菌灵芝Ganoderma Iucidum (Leyss.ex Fr.) Karst. 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 菌盖木栓质,肾形,红褐、红紫或暗紫色,具漆样光泽,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大小及形态变化很大,大型个体的菌盖为20×10cm,厚约2cm,一般个体为4×3cm,厚0.5~1cm,下面有无数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内有4~5个,管口圆形,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产生于担子顶端。菌柄侧生,极少偏生,长于菌盖直径,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样光泽,坚硬。孢子卵圆形,8~11×7cm,壁两层,内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无色。
夏、秋季多生于林内阔叶树的木桩旁,或木头、立木、倒木上,有时也生于针叶树上,有栽培。产于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采制 全年可采,阴干或晒干。
性状 形态参见“植物形态”。气特殊,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主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真菌溶菌酶(fungal lysozyme),以及糖类(还原糖和多糖)、麦角甾醇、三萜类、香豆精甙、挥发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碱、维生素B2及C等;孢子还含甘露醇、海藻糖(trehalose)等。
性味 性温,味淡。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用于健脑、消炎、利尿、益肾。
同:靈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íng zhī
1、小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跑遍了整个山坡,才找到了一颗灵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