瀶
拼音
lín笔顺
丶 丶 ㇀ 一 丨 𠃍 一 丨 ㇄ 丿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lín的字 拼音为lin的字基础解释
1.山谷。 2.寒冷。 3.水出貌。 4.古同“临”。 5.古同“淋”。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瀶-中華大字典1、瀶讀音:犁鍼切,音林,侵韻。釋文:
❶谷也。一曰。寒也。見《說文》。《通訓定聲》:凡泉出通川爲谷也。
❷~~。雨也。見《廣雅釋訓》。
2、溓讀音:離鹽切,音廉,鹽韻。盧忝切,音稴,琰韻。乎韽切,音陷,陷韻。釋文:
❶薄冰也。一曰。中絕小水。從水。兼聲。見《說文》。《王注》:桂氏曰。素問、夏五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月。陰陽交。期在~水。馥按此言水始冰卽死也。玉篇廣韻皆曰。大水中絕。小水出也。蓋謂大水中道而絕流。有小水由之而進也。樓鑰、宋濓、皆引唐本或從廉。是今挩重文濓。
❷淹也。見《唐本說文》。
〔按段王本皆補入正文。段玉裁晁以道云。唐本有此四字。楊上善注素問云。~、水靜也。於此義相近。淹篆下無此義。於此補見。王筠依宋濓引唐本補〕。
❸薄也。見《玉篇》。
〔按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竝引說文作薄水。考大徐本亦作薄水。朱駿聲從之。朱之言曰。水性有輕重。味亦有厚薄。淡言味。~言質也〕。
❹或作濂。見《玉篇》。
〔按段本說文增濂篆。云、或从廉〕。
3、溓讀音:力冉切,音斂,琰韻。釋文:
❶漬也。見《廣雅釋詁》。
❷薄冰也。《集韻》:冰。其薄者~。
❸水靜也。《素問陰陽類論》: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水。
〔注〕:病名曰陰陽交。二氣相持。故乃死於立秋之候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水者、七月也。建申。水生於申。陰陽逆也。楊上善云。~、廉檢反、水靜也。七月、水生時也。
〔按桂王引此文。十日、竝譌作十月。玩注意則~爲水始生。桂氏解作水始冰者。誤也〕。
❹雜也。《易文言傳鄭本》:爲其慊于陽也。
〔注〕:慊讀如羣公~之~。~、雜也。
〔按公羊文十三年傳。周公盛。魯公燾。羣公~。~、今本作廩。疏云。廩者、希少之名。是以鄭注云。廩讀如羣公~之~者、是也。此兩~字。今本亦作廩。段氏謂疏本作~。今作廩、誤。阮氏校勘記亦云。詩采薇正義、引鄭易注、作羣公~。~廩聲相近。此疏引鄭注云。廩讀如羣公廩之廩。當是後人改竄。又按此疏以~證廩之希少。合素問注觀之。益可見說文作薄水者。較薄冰爲長。是以韻書皆引作薄水。而薄冰義別出也〕。
❺~~。微波貌。《文選潘岳賦》:水~~以微凝。
〔按李善注引說文。一~、薄冰也。朱駿聲非之曰。食部䭑篆說解、讀若風~~。按風~~者。微波之貌。丁儀妻寡婦賦。水~~而晨結。任護妻寡婦賦。水一~以微凝。皆重言形況字。凝與結。乃言冰也。朱說良是。優於段氏風蹙凌之說矣〕。
4、溓讀音:盧忝切,音稴,琰韻。釋文:
❶恬靖皃。見《集韻》。
〔按禮斗威儀云。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河~。宋書禮志。諸侯軌道。河~海夷。符瑞志、文同、唐高宗太廟樂章、海~星暉。遠安邇肅。皆此義〕。
❷小水。見《集韻》。
5、溓讀音:力冉切,音斂,琰韻。尼占切,音黏,鹽韻。釋文:相著也。《考工記輪人》:則雖有深泥。亦弗之~也。《司農注》:~讀爲黏。謂泥不黏著輻也。《釋文》:~。依字、力簟反。依注、音黏。女廉反。
〔按集韻。黏、亦作~〕。
6、溓讀音:乎監切,音銜,咸韻。釋文:濆水沾物。見《集韻》。
7、溓讀音:兩減切,音臉,豏韻。釋文:味薄。見《集韻》。
8、溓讀音:乎韽切,音陷,陷韻。釋文:沈物水中使冷。見《集韻》。
9、溓讀音:離鹽切,音廉,鹽韻。釋文:水名。見《韻會》。
10、溓讀音:犂針切,音林,侵韻。釋文:瀶或字。《集韻》:瀶。說文、谷也。一曰寒也。或从兼。
11、溓讀音:勒兼切,音鬑,鹽韻。釋文:濂省字。《集韻》:濂、中絕小水。或省。
12、嵶釋文:瀶省文。見《集韻》。
瀶
【巳集上】【水字部】 瀶
★【唐韻】力尋切【集韻】犁針切,𠀤音林。【說文】谷也。一曰寒也。一曰瀶瀶,雨也。【集韻】或省作𣻙
◎又从兼作溓
◎又或書作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