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哭干啼
拼音
shī kū gàn t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kū的字 拼音为gàn的字 拼音为tí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ku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哭哭啼啼。详细解释
哭哭啼啼。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 羲之 乐死从今定,湿哭乾啼总不知。”参见“ 乾啼湿哭 ”。
按字解释
湿哭:有眼泪地啼哭。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
词典解释
湿哭干啼-中华成语大词典湿哭干啼
【拼音】:shī kū gān tí
解释
湿哭:有眼泪地啼哭;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出的各种表情。
出处
《北齐书·尉景传》:“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示例
留客且为无事饮,对花还作有情痴,羲之乐死从今定,~总不知。 ★清·赵翼《瓯北诗钞·七言律五·七十自述》其二十五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湿哭干啼哭哭啼啼。
●清赵翼《七十自述》诗:“羲之乐死从今定,湿哭干啼总不知。”
参见“干啼湿哭”。
出处
引证
明-王思任--《赠贺水母董太孺人七十寿序》:遗女如所生,秉两家政如一督,湿哭干啼,此突彼兀,两贫偏合,老稚无能,具取足于一髻之十指,无论其茹者德也、办者才也。
故事
明-王思任--《赠贺水母董太孺人七十寿序》:遗女如所生,秉两家政如一督,湿哭干啼,此突彼兀,两贫偏合,老稚无能,具取足于一髻之十指,无论其茹者德也、办者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