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拼音
shī笔顺
丶 丶 ㇀ 丨 𠃍 一 一 丨 丨 丶 丿 一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显”框形上宽下窄,三横均匀;下边两竖端正,对准上框的中部,底横宜长。
同音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对):~度。潮~。地皮很~。衣服都给雨淋~了。详细解释
沾湿,淋湿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湿湿-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濕濕
湿湿-辞源3同:濕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ī
1、[潮湿]cháo shī
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雨后新晴的原野,~而滋润。
2、[湿地]shī dì
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浅层积水的地带,包括沼泽、滩涂、湿草地等,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中水生动植物多,有利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3、[湿气]shī qì
1.液体(如水)以比较微小的量散发或凝结并弥散在气体中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蒸气或是雾;特指大气的水汽。 2.中医指湿疹、手癣、脚癣等症。
4、[湿度]shī dù
1.空气内含水分的多少,分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 2.泛指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土壤~。
5、[湿乎乎]shī hū hū
形容物体湿润的样子。
6、[风湿]fēng shī
中医指由风和湿两种病邪引起的疾病。症状是头痛,发热,小便少,关节酸痛、不能屈伸等。
7、[湿润]shī rùn
潮湿润泽:~的土地。空气清新~。他有点激动,眼睛也~了。
8、[湿疹]shī zhěn
皮肤病,常发生在面部、阴囊或四肢弯曲的部分。多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引起。症状是皮肤发红,发痒,形成丘疹或水疱。
9、[湿热]shī rè
潮湿炎热。
10、[祛湿]qū shī
中医学用语。消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利湿、燥湿等法。
11、[加湿]jiā shī
人工调节家庭环境等的湿度。
12、[湿透]shī tòu
被液体浸透。
13、[寒湿]hán shī
1.寒冷空气和潮湿。 2.病邪。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 3.病证,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可见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症。
14、[痰湿]tán shī
一种病症名,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
15、[温湿]wēn shī
温暖潮湿。
16、[湿冷]shī lěng
指潮湿寒冷的天气使人的体感温度大幅低于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的一种气候特点,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17、[燥湿]zào shī
1.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清 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清 梅曾亮《朱孺人墓志铭》:“吾妇幼失母,专其事母者事父,及后母遗腹弟。调燥湿,御侵侮,皆与其劳。” 3.指世态炎凉。汉 蔡邕《辞郡辟让申屠蟠书》:“﹝ 申屠蟠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溼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唐 陆龟蒙《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纔祛燥湿,稍远嚣尘。”宋 司马光《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
18、[沾湿]zhān shī
被淋湿。
19、[润湿]rùn shī
1.潮湿而润泽的;湿润。 2.沾湿;浸湿。
20、[湿湿]shī shī
1.小解。 2.牲畜耳朵摇动貌。 3.浪涛开合貌。
21、[湿婆]shī pó
梵语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22、[阴湿]yīn shī
昏暗潮湿。
23、[湿生]shī shēng
植物生长时根部有过量水分的情况。
24、[低湿]dī shī
低而潮湿。多指地势。
25、[濡湿]rú shī
沾湿;变潮湿。
26、[溅湿]jiàn shī
把液体溅在。
27、[湿租]shī zū
一种租赁方式,在租赁设备、交通工具等时,同时配备操纵、维修人员(跟“干租”相对):~大型客机。
28、[湿薄]shī báo
低劣。
29、[湿奥]shī ào
潮湿温暖,暖和。奥,通“燠”。
30、[湫湿]qiū shī
低下潮湿。
31、[黏湿]nián shī
黏糊潮湿。
32、[湿家]shī jiā
中医称患湿气病的人。
33、[黦湿]yuè shī
谓受潮发霉。清 魏源《筹漕篇上》:“而此三者之人所挟海为难者亦有三:曰风涛,曰盗贼,曰黦湿。”清 魏源《<海运全案>序》:“其以海代河,商代官,必待我 道光 五年乘天时人事至顺而行之,故无风涛、盗贼、黦湿之疑也。”
34、[卑湿]bēi shī
1.地势低下潮湿。《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卑溼,丈夫早夭。”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蜚蠦即臭虫》:“﹝臭虫﹞大抵生於湫隘卑溼之地。”郭沫若《羽书集·长沙哟,再见》:“古人说:长沙乃卑湿之地。不错,从岳麓山俯瞰的时候,长沙的确是卑。在街上没有太阳而且下雨的时候,长沙的确是湿。” 2.谓意志低下消沉。《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杨倞注:“卑谓谦下,溼亦谓自卑下如地之下溼然也。
35、[湿姑]shī gū
指蝼蛄。
36、[蒸湿]zhēng shī
热而潮湿。
37、[迸湿]bèng shī
谓下细雨。
38、[湿响]shī xiǎng
亦作“溼响”。谓声响低沉。
39、[湿洳]shī rù
低湿。
40、[濈湿]jí shī
谓角聚集,耳摇动。形容牛羊多。语本《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明 归有光《褚隐君墓碣》:“草莽广荐,羊牛濈湿。”
近义词
shī
1、[润]rùn
1.不干燥:湿~。 2.加油或加水使不干燥:~肠。~~嗓子。 3.细腻光滑;滋润:~泽。 4.使有光泽;修饰:~色。 5.利益;好处:利~。
2、[潮]cháo
1.潮汐,也指潮水:早~。海~。涨~。退~。 2.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心~。思~。学~。热~。 3.潮湿:受~。返~。背阴的房间有点儿~。 4.成色低劣:~银。~金。 5.技术不高:手艺~。 6.指广东潮州:~剧。~绣。 7.姓。
反义词
shī
1、[干]gàn
1、[干]gān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2.指干部。3.做。4.能干;有能力的。5.担任;从事。6.事情变坏;糟。~了,钥匙忘在屋里了。
1.古代指盾牌。2.姓。3.冒犯。4.牵连;涉及。5.追求。6.水边。7.天干。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9.不用水的。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把萝卜晒成~儿。11.空虚;空无所有。12.只具形式的。13.属性词。指拜认的。14.徒然;白。~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17.慢待;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