渂
拼音
wèn笔顺
丶 丶 ㇀ 丨 𠃍 一 一 丶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wèn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汶”。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渂-中華大字典1、渂釋文:古汶字。《說文先訓》:古志敍州驛名~川。今省作汶。
2、渂釋文:同岷。《異魚圖贊》:洞庭之鮒出於江~。
3、岷讀音:眉頻切,音民,眞韻。釋文:
❶本作詢。《說文》:詢。山也。在蜀湔氐西徼外。《段注》:俗作~。
〔按~山在甘肅~縣南。山脈一名老嶺。聳峙四川西北端。平均高度六千一百餘尺。爲中國中部大山系〕。
❷州名。或作㟭。秦屬隴西郡。西魏因山爲名。置~州。即今甘肅~縣。
❸江名。一名汶江。亦曰都江。亦曰外水。古以爲揚子江水源。發源於~山北之羊膊嶺。東南流納黑水河。再南流過茂州。至成都之灌縣。分爲數大支。至彭山縣北。復合過眉州。於嘉定東會大渡河雅河。再東南流至敍州境。入於揚子江。爲四川大川。
❹通泯。《史記夏本紀》:汶嶓旣藝。〔書禹貢作~〕。
4、汶讀音:文運切,音問,問韻。武粉切,音吻,吻韻。無分切,音文,文韻。釋文:水名。《說文》:~水。出琅邪朱虛東泰山。東入濰。桑欽說、~水出泰山萊蕪西南入泲。《通訓定聲》:漢志有二~。出今山東泰安府萊蕪縣馬耳山者。徑~上縣。分流南北。今運河全資~水。而入泲之故道已湮。此禹貢浮於~、爾雅~爲灛、之~也。其出今靑州府臨朐縣沂山至安邱縣合濰水者。水經注所謂東~水也。其實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齊乘亦有三~。則以~名者。不止二矣。
〔按漢書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水出。西南入泲。是~水發源。當在山東萊蕪縣東北七十里原山之陽〕。
5、汶讀音:無分切,音文,文韻。釋文:黏唾也。見《廣韻》。
6、汶讀音:眉貧切,音珉,眞韻。釋文:
❶通岷。《書禹貢》:岷山導江。〔史記夏本紀岷作~〕。
❷~山。郡名。漢置。隋置~山縣。卽今四川~川縣治。
7、汶讀音:謨奔切,音門,元韻。釋文:~~。猶昏暗不明也。《史記屈原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乎。
渂
【巳集上】【水字部】 渂
◎【字彙補】古文汶字。【說文先訓】古志,敘州驛名渂川。今省作汶。註詳四畫。
◎又與岷同。【異魚圖贊】洞庭之鮒,出於江渂。亦作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