淊
拼音
yān笔顺
丶 丶 ㇀ 丿 ㇇ 丿 丨 一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yā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同“淹”。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淊-中華語文大辭典淊ㄏㄢˋhàn1.〈書〉泥水相和。2.〈書〉抽繭取絲所用的沸水。
淊-中華大字典1、淊讀音:戶感切,音頷,感韻。於陷切,音韽,陷韻。釋文:泥水~~也。一曰繰絲湯。見《說文》。
2、淊讀音:於咸切,音岃,咸韻。於陷切,音韽,陷韻。釋文:沒也。見《集韻》。
3、淊讀音:以冉切,音琰,琰韻。釋文:灩或字。《集韻》:瀲灩水滿貌。或从臽。亦作淡。
4、淊讀音:胡南切,音含,覃韻。釋文:浛或字。《集韻》:浛。沈也。或作~。
5、浛讀音:胡紺切,音憾,勘韻。釋文:水和泥也。見《玉篇》。
6、浛讀音:姑南切,音弇,覃韻。釋文:淦或字。《集韻》:水入舟隟謂之淦。一曰水名。或从含。
7、浛讀音:胡南切,音含,覃韻。釋文:
❶沈也。見《集韻》。
〔按六書故。鞛、別作~、矐〕。
❷~洭。縣名。漢置。屬桂陽郡。洭水所出。當今廣東英德縣。漢書地理志及水經洭水注均作含。
8、涵讀音:胡南切,音含,覃韻。釋文:
❶本作鞛。《說文》:鞛。水澤多也。詩曰。譖始旣鞛。
❷沈也。《方言》:潛、~。沈也。楚郢以南曰~。或曰潛。《箋疏》:眾經音義十六引作浛。浛與~同。
❸容也。《詩巧言》:譖始旣~。
〔按朱駿聲曰。謂浸潤漸漬也。傳訓容。謂借爲含。箋訓同。謂借爲弇。似失之〕。
9、涵讀音:胡讒切,音咸,咸韻。釋文:同也詩僭始旣~。鄭康成讀。見《集韻》。
10、涵讀音:下啗切,感韻。釋文:沒也。見《玉篇》。
11、涵讀音:胡感切,音頷,感韻。釋文:
❶水入船。見《廣韻》。
❷同淊。《廣韻》:淊、水和泥。或作~。
12、淹讀音:衣廉切,音醃,鹽韻。釋文:
❶~水出越嶲徼外。東入若水。見《說文》。《通訓定聲》:字林。~水一曰復水也。出今四川寧遠府徼外。合金沙江入江。
❷久也。《左成二年傳》:無令輿師。~于君地。
❸畱也。《左宣十二年傳》:二三子無~久。
❹遲也。《文選賈瞺賦》:~速之度兮語予其期。
❺浸漬之也。《禮記儒行》:~之以樂好。
❻敗也。水敝爲~。見《方言》。
❼~滯。有才德而未敍者。《左昭十四年傳》:舉~滯。
❽姓也。《古今姓氏書辯證》:近世豫章人有此姓。
❾通奄。《漢書禮樂志》:神奄畱。
〔注〕:奄讀曰~。
13、淹讀音:於嚴切,音醃,鹽韻。釋文:久也。見《集韻》。
14、淹讀音:衣檢切,音掩,琰韻。釋文:
❶水涯也。見《集韻》。
❷同掩。《禮記祭義》:夫人繅。三盆手。
〔注〕:三盆手者。三~也。凡繅。每~大揔而手振之以出緖也。《釋文》:掩本亦作~。徐。於驗反。又、於斂反。
15、淹讀音:於贍切,音抯,豔韻。釋文:
❶沒也。見《集韻》。
❷同閹。《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史記曆書作~〕。
16、淹讀音:憶笈切,音裛,緝韻。釋文:漬也。見《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