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交流
拼音
tì sì jiāo li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ì的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jiāo的字 拼音为liú的字 拼音为ti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jiao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基础解释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详细解释
- 【解释】: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 【出自】:北齐·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 【示例】: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
◎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
按字解释
涕泗:眼泪和鼻涕。
交:互相。
流:液体移动;流动。
词典解释
涕泗交流-中华成语大词典涕泗交流
【拼音】:tì sì jiāo liú
解释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示例
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 ★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
近义词
涕泪交下、涕泗交下、涕泗纵横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涕泗交流ㄊㄧˋ ㄙˋ ㄐㄧㄠ ㄌㄧㄡˊtì sì jiāo liú形容哭得很傷心。《周書.卷四八.蕭詧傳》:「并敘二國艱虞,脣齒掎角之事。詞理辯暢,因涕泗交流。」《舊五代史.卷二〇.梁書.寇彥卿傳》:「每因對客言及先朝舊事,即涕泗交流。」也作「涕泗交下」。
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引证
清-烟霞散人-第十五回-《凤凰池》: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涕泗交流。
唐-房玄龄--《晋书·徐广传》:初,桓玄篡位,帝出宫,广陪列,悲动左右。及刘裕受禅,恭帝逊位,广独哀感,涕泗交流。
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梁书·寇彦卿传》: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即涕泗交流。
明-天然痴叟-卷二-《石点头》:道罢,涕泗交流。方姨娘也惨然洒泪而别。
清-李渔-一回-《十二楼·奉先楼》:舒秀才听了这些话,不觉涕泗交流,悲恸不已。
清-李绿园-第十二回-《歧路灯》:王氏坐在床沿,涕泗交流,不敢高声,福儿一头抵住屋槅子,哭个不已。
故事
清-烟霞散人-第十五回-《凤凰池》: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涕泗交流。
唐-房玄龄--《晋书·徐广传》:初,桓玄篡位,帝出宫,广陪列,悲动左右。及刘裕受禅,恭帝逊位,广独哀感,涕泗交流。
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梁书·寇彦卿传》: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即涕泗交流。
明-天然痴叟-卷二-《石点头》:道罢,涕泗交流。方姨娘也惨然洒泪而别。
清-李渔-一回-《十二楼·奉先楼》:舒秀才听了这些话,不觉涕泗交流,悲恸不已。
清-李绿园-第十二回-《歧路灯》:王氏坐在床沿,涕泗交流,不敢高声,福儿一头抵住屋槅子,哭个不已。
造句
tì sì jiāo liú
1、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涕泗交流。 ★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
接龙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蠹啄剖梁柱 柱石之臣 臣心如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tì sì jiāo liú
1、[涕泗纵横]tì sì zòng héng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2、[涕泪交下]tì lèi jiāo xià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3、[涕泗交下]tì sì jiāo xià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