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
拼音
pàn笔顺
丶 丶 ㇀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pàn的字 拼音为pan的字基础解释
1.融解。 2.岸。 3.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清代称考取秀才为入泮。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半声。本义: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作为学宫的宫殿 。也称泮宫)
同本义 。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一半有水,一半无水
泮,诸侯饷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说文》
泮宫,周学也。——《礼记·明堂位》
又如:泮宫(泮宇。西周诸侯所设大学);泮乡(学宫);泮池(泮水。学宫前的水池)
通“畔”。岸;水边
隰则有泮。——《诗·卫风·氓》
又如:泮岸(畔岸,边际)
河名。泮水 。发源于泰山西北谷,东南流经泰安县,又东南流入大汶河。
如:泮林(泮水边的林木)
冰雪融解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又如:泮涣(融解;涣散);泮冻(解冻)
通“判”。分离
其脆易泮。——《老子·六十四章》
又如:泮合(判合。配合;两半相合);泮坼(碎裂)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泮-中華語文大辭典泮ㄆㄢˋpàn1.〈書〉泮宮,古代諸侯舉行射禮的地方;後來也指地方的官立學校。[例]王子服,莒之羅店人。早孤。絕惠,十四入~(《聊齋志異‧卷二‧嬰寧》)。2.〈書〉融化;分開。[例]士如歸妻,迨冰未~(《詩經‧邶風‧匏有苦葉》)|自天地剖~未始有也(《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陸賈》)。3.姓。
泮 -古漢語常用詞典pàn
①冰化開。《詩經•邶風•匏有苦葉》:“迨冰之未~。”【引】分開;分解。《史記•陸賈傳》:“自天地剖~未始有也。”②通“畔”,邊。《詩經•衛風•氓》:“淇則有岸,隰則有~。”③古代天子、諸侯舉行宴會或射禮的宮殿。《詩經•魯頌•泮水》:“魯侯戾止,在~飲酒。”【又】泛指學校。《聊齋志異•嬰寧》:“王子服,莒之羅店人,早孤,絕慧,十四入~。”
【泮渙】分散;消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àn
1、[雍泮]yōng pàn
辟雍与泮宫。泛指古代天子或诸侯所设立的大学。
2、[泮然]pàn rán
1.释然。思念、疑虑等消除貌。 2.区别貌。泮,通“判”。
3、[入泮]rù pàn
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
4、[泮汗]pàn hàn
1.水流广大貌。 2.犹流汗。
5、[在泮]zài pàn
在学宫。泮,古代学宫。
6、[涣泮]huàn pàn
消释,融化。
7、[泮宇]pàn yǔ
泮宫。
8、[泮乡]pàn xiāng
指学宫。
9、[待泮]dài pàn
亦作“待伴”。谓冰雪未融化。
10、[游泮]yóu pàn
明 清 科举制度。
11、[泮水]pàn shuǐ
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
12、[泮池]pàn chí
古时学校前的水池。
13、[泮芹]pàn qín
语出《诗·鲁颂·泮水》:“思乐 泮水,薄采其芹”。本指 泮水 中的芹菜,借指古代学宫中的秀才。
14、[泮涣]pàn huàn
1.融解;分散;涣散。 2.自由放纵,无拘束。
15、[泮鸮]pàn xiāo
典出《诗·鲁颂·泮水》。谓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比喻可以感化者。
16、[泮宫]pàn gōng
原为西周诸侯所设的学府。后也用来泛指学校。
17、[泮合]pàn hé
判合。配合;两半相合。指两性结合。泮,通“判”。
18、[泮岸]pàn àn
畔岸,边际。泮,通“畔”。
19、[携泮]xié pàn
离散。
20、[剖泮]pōu pàn
见“剖判”。
21、[消泮]xiāo pàn
融解。
22、[泮奂]pàn huàn
伴奂。闲适自在。
23、[泮坼]pàn chè
碎裂。
24、[泮冻]pàn dòng
解冻。
25、[泮林革音]pàn lín gé yīn
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26、[瓦解冰泮]wǎ jiě bīng pàn
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27、[采芹于泮]cǎi qín yú pàn
指入学,或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毛诗序:“〈泮水〉,颂僖公能脩泮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