泝
拼音
sù笔顺
丶 丶 ㇀ 丿 丿 一 丨 丶同音字
拼音为sù的字 拼音为su的字基础解释
同“溯”。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泝-中華語文大辭典泝泝ㄙㄨˋsù1.〈書〉逆水而上。後作「溯」。[例]沿漢~江,將入郢(《左傳•文公十年》)。2.〈書〉航行。[例]負舟半夜~煙波(宋‧文天祥〈真州雜賦詩〉)。
泝-中華大字典1、泝讀音:蘇故切,音訴,遇韻。釋文:
❶本作㴑。《說文》: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或从辵朔。
❷順流而下曰~游。見《爾雅釋水》。
❸行也。見《一切經音義》引《三蒼》。
〔按方言。遡。行也。字亦作遡〕。
❹~然。惡寒也。《素問皮部論》:~然起毫毛。
❺亦作翡。《一切經音義》:~、古文作翡。
❻通愬。《文選潘岳賦》:愬黃卷以濟潼。
〔注〕:愬與遡、古字通。
2、㴑釋文:泝本字。見《說文》。
3、溯讀音:蘇故切,音素,遇韻。釋文:
❶㴑或字。《集韻》:㴑。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而上之也。或作遡~。
❷同泝。《左哀四年傳》:吳將泝淮入郢。
〔注〕:逆流曰泝。
4、溯讀音:色角切,音朔,覺韻。釋文:
❶水也。見《玉篇》。
❷軾或字。《集韻》:軾濯。潘也。或从朔。
5、溸讀音:蘇故切,音泝,遇韻。釋文:與㴑同。又舟中抒水之具。見《字彙》。
〔按正字通云。俗㴑字〕。
6、筡釋文:㴑譌字。見《字彙》。
7、遡讀音:蘇故切,音素,遇韻。釋文:
❶㴑或字。見《說文水部》。
〔按說文㴑。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
❷迎也。《法言五百》:其~於日乎。
❸鄕也。《詩公劉》:~其過澗。
❹行也。見《方言》。
❺通愬。《文選潘岳賦》:愬黃卷以濟潼。
〔注〕:愬與~、古字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ù
1、[遐泝]xiá sù
远加追溯。
2、[流泝]liú sù
逆流而上。
3、[泝滩]sù tān
逆着水滩流向。
4、[上泝]shàng sù
见“上溯”。
5、[泝源]sù yuán
1.亦作“溯源”。向上寻找水的发源处。 2.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来源。
6、[洄泝]huí sù
1.亦作“洄溯”。逆流而上。 2.引申为回顾或向上推求。 3.指回旋的水。
7、[泝沿]sù yán
1.亦作“溯沿”。指洄水。 2.谓盘旋。 3.追溯;推究。
8、[泝追]sù zhuī
亦作“溯追”。追溯。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白话文非少数人提倡来的,乃是千余年演化的结果。我们溯追上去,自现在以至于古代,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很好的白话文,都可供我们的选择。”
9、[泝通]sù tōng
亦作“溯通”。犹探求疏通。
10、[泝然]sù rán
寒栗貌。
11、[泝本]sù běn
亦作“溯本”。追寻本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使彼邦之人,晓然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
12、[泝溯]sù sù
亦作“泝遡”。推求,索源。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引》:“余窃慨之,殷忧暇日,紬绎简书,採摭异同,参伍今昨,剗剔诬伪,泝遡本真,滙为一编。”清 周亮工《<袁周合刻稿>序》:“予与 圣衣 同邑里,与 仍叔 为二十年旧交,既能泝溯一原,而两美必合。”
13、[泝游]sù yóu
顺流而下。
14、[泝遡]sù sù
见“泝溯”。
15、[泝涉]sù shè
亦作“溯涉”。逆流跋涉。
16、[泝述]sù shù
亦作“溯述”。追溯而述之。
17、[逆泝]nì sù
见“逆溯”。
18、[泝洄]sù huí
1.亦作“泝回”。亦作“溯洄”。逆流而上。 2.指逆流之水。 3.追溯;探究。 4.《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指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后以“溯洄”为追念思慕之典。
19、[沿泝]yán sù
1.亦作“沿溯”。亦作“沿遡”。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 2.引申为泛舟。 3.沿流而下。 4.沿袭追溯。
20、[泝栰]sù fá
谓乘木筏逆水而上。
21、[泝回]sù huí
1.亦作“溯迴”。追念思慕。 2.见“泝洄”。
22、[泝测]sù cè
向上推测。
23、[泝泝]sù sù
寒栗貌。
24、[泝水行舟]sù shuǐ xíng zhōu
逆水行船。唐 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上言曰:‘緣谿諸蠻,狐鼠跧竄。王師步趍,不習嵌嶮,泝水行舟,進寸退里。’”
25、[泝流追源]sù liú zhuī yuán
亦作“溯流追源”。犹泝流穷源。《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26、[泝端竟委]sù duān jìng wěi
谓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导言:“故欲語一學問之沿革,不可不上下千古,泝端竟委,觀前此萌達之跡,爲將來進步之階。”
27、[远泝博索]yuǎn sù bó suǒ
谓广泛地推寻考索。明 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後》:“司馬遷 作《史記》,遠泝博索,於 孔子 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