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
拼音
wū笔顺
丶 丶 ㇀ 一 一 亅同音字
拼音为wū的字 拼音为wu的字基础解释
同“污”。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汙-中華語文大辭典汙污ㄨwū1.骯髒的東西。[例]血~︱油~|藏~納垢。2.骯髒。[例]~水|~泥|~跡。3.不廉潔。[例]貪官~吏。4.使不潔淨;弄髒。[例]~染|~損。5.侮辱。[例]~衊|~辱|玷~。
汙-中華大字典1、汙讀音:烏故切,惡去聲,遇韻。釋文:
❶薉也。一曰。小池曰~。一曰。涂也。見《說文》。
〔按~卽洿之假借字。孟子梁惠王作洿。滕文公作~〕。
❷煩撋也。《詩葛覃》:薄~我私。
❸涴泥著物也。《書胤征》:舊染~俗。
2、汙讀音:汪胡切,音烏,虞韻。釋文:
❶停水也。見《後漢李通傳注》。
❷洿也。如洿泥也。見《釋名釋言語》。
❸窪也。《大戴記少閒》:~池土察。
❹下也。謂鄙陋也。《荀子非相》:是以不免埤~傭俗。
❺喩勞事也。《左昭元年傳》:處以辟~。《正義》:事之勞身。若穢之~物。
❻濫也。《大戴記子張問入官》:羣臣服~矣。
❼惡也。見《漢書鼂錯傳注》。
❽穢行也。《荀子富國》:百姓曉然皆知其~漫暴亂而將危亡也。
❾猶殺(去聲)也。《禮記檀弓》:道~則從而~。
❿~吏。貪吏也。《孟子滕文公》:暴君~吏。
⓫~邪。下地田也。見《史記滑稽傳注》。
⓫洿或字。見《集韻》。
3、汙讀音:烏瓜切,音窐,麻韻。釋文:
❶~膺。陷胸也。《淮南說山》:文王~膺。
❷~尊。鑿地爲尊也。《禮記禮運》:~尊杯飮。
4、汙讀音:雲俱切,音于,虞韻。釋文:
❶曲也。《左成四年傳》:盡而不~。
❷水名。在鄴西南。項羽擊秦軍~水上。見《集韻》。〔在今河南臨漳縣西〕。
5、污讀音:邕俱切,音紆,虞韻。釋文:深也。見《集韻》。
〔按玉篇云。从亏者古文。从于者今文。據此汙、~、本一字。集韻分爲二字。似泥〕。
6、洿讀音:汪胡切,音烏,虞韻。釋文:
❶濁水不流也。一曰。窊下也。見《說文》。
❷聚也。見《廣雅釋詁》。
❸深也。見《廣雅釋詁》。
❹掘~之也。《禮記檀弓》:~其宮而豬焉。
〔疏〕:謂掘~其宮使水之聚積焉。
❺水流貌也。見《龍龕手鑑》。
❻染也。《漢書王莽傳》:以墨~色其周垣。
❼漫也。《文選成公綏賦》:大而不~。
❽~水。猶澹水也。見《淮南精神注》。
❾~沫。涕洟也。《漢書外戚傳》:~沫悵兮。
❿同污。《爾雅釋丘注》:頂上污下者。《釋文》:汚。本作~。
⓫同汙。《左文六年傳》:治舊~。《釋文》:本又作汙。同。
⓬通洼。見《六書故》。
⓭通窳、窪。見《正字通》。
7、洿讀音:後五切,音戶,麌韻。釋文:水深。見《集韻》。
8、洿讀音:荒故切,謼去聲,遇韻。釋文:抒水也。見《集韻》。
9、洿讀音:烏故切,音隖,遇韻。釋文:同汙。見《集韻》。
10、辡釋文:同汙。見《集韻》。
11、涴讀音:委遠切,音宛,阮韻。釋文:~演。水迥曲貌。《文選郭璞賦》:洪瀾~演而雲迥。
12、涴讀音:紆願切,音怨,願韻。於袁切,音鴛,元韻。釋文:水名。《山海經西山經》:英鞮之山。~水出焉。
〔注〕:~或作勃。沅曰。玉篇、勃水出莫靴山。
13、涴讀音:烏臥切,音堁,箇韻。釋文:汚也。〔韓愈詩〕:勿使泥塵~。
〔按集韻。~、或作汙〕。
14、闀釋文:同盓。見《類篇》。
15、䵦讀音:徐野切,音灺,馬韻。釋文:~漫汙也。出文字辨疑。見《廣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ū
1、[汙宫]wū gōng
亦作“汚宫”。谓掘毁罪犯的住宅。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发士筑臺为拒,几附於污宫。”宋 王禹偁《拟追封建成元吉为巢王息王制》:“岂可尚议污宫,仍除属籍!”明 陈子龙《平陵东》诗:“汚宫荐棘虽无成,天下始知称 汉 兵。”汚,一本作“洿”。参见“污池”。
2、[渎汙]dú wū
污秽。北魏 关朗《关氏易传·阖辟》:“接物者言之而已,非同之也,故洗濯物心,无所瀆污,谓之洗心。”
3、[點汙]diǎn wū
暂未释义
4、[汙伤]wū shāng
1.诬毁中伤。汉 王充《论衡·自纪》:“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2.犹损伤。《后汉书·申屠刚传》:“败乱君臣之节,汚伤父子之恩。”
5、[胁汙]xié wū
被胁迫而致玷污。《新唐书·李栖筠传》:“李峴 为大夫,以三司按羣臣陷贼者,表 栖筠 为详理判官。推源其人所以胁污者,轻重以情。”
6、[诬汙]wū wū
亦作“诬污”。亦作“诬洿”。诬蔑;玷污。《史记·田叔列传》:“杜大夫 及 石氏 使人谢,谓 田少卿 曰:‘吾非敢有语言也,愿 少卿 无相诬污也。’”宋 司马光《龚君宾论》:“﹝ 王莽 ﹞又欲诬洿清士,以其臭腐之爵禄,甘言諛礼,期於必致。”茅盾《路》一:“也是少爷出身的 薪 好像闺秀被人诬污似的很生气。”
7、[汙暴]wū bào
亦作“污暴”。污滥暴虐。《明史·谢铎传》:“飭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躁急污暴,固乖天和;淹滞因循,亦伤民命。”
8、[汙壑]wū hè
亦作“汚壑”。犹沟壑。《墨子·明鬼下》:“今吾为祭祀也,非直注之污壑而弃之也。”《淮南子·原道训》:“终身运枯形于连嶁列埒之门,而蹟蹈于汚壑穽陷之中。”
9、[汙浊]wū zhuó
1.混浊;肮脏。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闽鄞二庙》:“既而得泉,皆污浊不堪用。”老舍《骆驼祥子》三:“不管身上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并没有将他除外。”杨朔《昨日的临汾》:“这一切,使我疑心自己跌进污浊的泥塘里,见不到一滴清水。” 2.鄙陋龌龊;卑下龌龊。宋 苏辙《吴道子画四真君》诗:“坐令世俗士,自慙污浊身。”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改过》:“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於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於汚浊终焉,则吾亦絶望尔矣。”梁启超《敬告留学生》:“抑政府以彼区区至污浊之官职,至微薄之薪水,以驯伏学生者,而学生大部分遽乃入其彀中,百鍊钢化为绕指柔乎?”叶紫《星》第一章一:“梅青姐 尽管佯装没有听见,可是那些无耻的污浊的话,却总像箭簇似地向她射来。” 3.肮脏的东西。寅半生《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清洁娟好,不染污浊。”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他闭上了眼,身上麻麻酥酥的仿佛往外放射着一些积存的污浊。”柯岩《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吴丙治 是那样仇恨遮挡太阳的乌云,那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浊。”
10、[汙史]wū shǐ
亦作“污史”。污秽的史实。郭沫若《汐集·题傅抱石画<屈原画像>》:“呜呼一人亡,暴政留污史。既见鹿为马,常惊朱变紫。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
11、[汙乱]wū luàn
亦作“汚乱”。污秽淫乱。《汉书·梁平王刘襄传》:“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二·二花蕊夫人》:“二妃游燕汚乱。”清 恽敬《书诸夏侯曹传后》:“操 虽鬼蜮,何至污乱若此邪!”
12、[汙迹]wū jì
亦作“污蹟”。龌龊的痕迹;污染的痕迹。清 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人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叶圣陶《孤独》:“他的衣裳有许多的污迹,也有几处破裂了毁损了的。”。。见“污跡”。
13、[汙坏]wū huài
亦作“汚坏”。污染败坏。明 方孝孺《与赵伯钦书》:“百餘年间风俗汚坏,上隳下乖,至于颠危而不救者岂无自也哉!”明 高攀龙《讲义·君子修身以敬》:“只缘有生以后,为气禀所拘,自家局小了他,为物欲所蔽,自家污坏了他,失了他原初本色,故须要修。”
14、[汙庳]wū bì
指低洼之处。《国语·周语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塘污庳,以钟其美。”
15、[汙亵]wū xiè
亦作“汚褻”。亦作“污褻”。犹亵渎。宋 周密《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间有身亲貌悦,而此心落落不相领会;甚至於汚褻附近,略不自揆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绩女》:“女曰:‘罪不在汝。我偶堕情障,以色身示人,遂被淫词污褻,此皆自取,於汝何尤?’”
16、[丑汙]chǒu wū
丑恶污秽。明 方孝孺《南斋记》:“相慢之至,以尔汝为未足,而呼其名;以相名为未足,而加以丑污之号。”
17、[汙池]wū chí
亦作“污池”。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汉 桓宽《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宋 洪迈《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亦作“污池”。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污池云。”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太公坟壠,将有污池之祸;夫人弱小,将有灭族之变。”
18、[汙佞]wū nìng
卑污奸佞。《明史·顾鼎臣传》:“刘世扬、李仁 劾 鼎臣 污佞。”
19、[涂汙]tú wū
亦作“涂污”。侮辱;染污。《汉书·王尊传》:“刻奏 尊 ……涂污宰相,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明 归有光《与林侍郎书》:“有光 盖有所欲言者,自以有涂污之负,而不可以凟高明之听,因含嚅以退。”闻一多《孤雁》诗:“吐出些罪恶底黑烟,涂污我太空,闭息了日月。”
20、[淖汙]nào wū
泥水混浊。明 归有光《与沉敬甫书》:“雨不休,句曲山 谿淖污可念。”
21、[旧汙]jiù wū
见“旧洿”。
22、[受汙]shòu wū
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23、[汙泥]wū ní
1.烂泥。《三国志·魏志·刘桢传》“楨 以不敬被刑”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花月痕》第五回:“尔乃亭亭净植,莲出污泥,烈烈奇香,兰生幽谷。”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老改 擦洗老牛身上沾着的污泥。” 2.指泥泞。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旱稻》:“凡下田停水处,懆则坚垎,湿则污泥,难治而易荒,墝埆而杀种。”
24、[汙贱]wū jiàn
卑微低贱;卑污下贱。宋 曾巩《谢章学士书》:“广听博观,不遗污贱戹辱之士者,此所以无弃士也。”污,一本作“污”。明 胡应麟《诗薮·遗逸下》:“北齐 文士,著者三人:邢劭、魏收、祖珽。珽 凶恶污贱,为古今词人之冠,收 亦亚焉。”清 刘大櫆《吴节妇传》:“彼非不知其污贱而不可为也,顾有所不能捨者耳。”
25、[汙吏]wū lì
亦作“污吏”。亦作“汚吏”。贪污受贿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赵岐 注:“污吏,贪吏也。”《商君书·慎法》:“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姦险。”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汚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凌力《星星草》第二三章:“捻子把大狱烧了,把欠租的,抗捐抗粮的,杀贪官污吏的,全都放了。”
26、[汙潴]wū zhū
亦作“污潴”。亦作“污瀦”。亦作“汚瀦”。积水的洼地。唐 薛能《秋雨》诗:“有形皆霢霂,无地不污瀦。”宋 洪迈《夷坚支志甲·钱塘老僧》:“吾乡羣蛙之受钓,发端自汝。今污瀦所产,万计皆空,暴殄天物如此,将招业报。”郭沫若《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有的又跑到碧绿的汚潴边上去考察,就说水是色清而有臭。”亦作“污潴”。亦作“污瀦”。亦作“汚瀦”。即污池。古代一种严厉的刑罚。《晋书·刑法志》:“至於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污瀦,或梟葅,夷其三族。”《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濬》:“毁 劭 东宫所住斋,污瀦其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状》:“按以典法,是宜污瀦。”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楚府前后遭变》:“英燿 躬为大逆,恶踰 商臣,只宜污瀦其宫。”参见“污池”。。。见“污瀦”。
27、[汙劣]wū liè
亦作“污劣”。低劣。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你只会听粗陋的声音,看简略的颜色和闻污劣的香味。”
28、[汙德]wū dé
卑污的品行。《吕氏春秋·审分》:“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高诱 注:“以污秽之德随洁白之踪。”
29、[小汙]xiǎo wū
谓略低,较差。《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 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汉 赵岐 注:“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阿其所好。”病和死的讳称。《后汉书·蔡邕传》:“有司数以蕃国疎丧,宫内产生,及吏卒小污,屡生忌故。”李贤 注:“小污,谓病及死也。”
30、[卑汙]bēi wū
见“卑污”。
31、[汙闻]wū wén
亦作“汚闻”。指玷污耳朵的听闻。五代 齐己《答崔校书》诗:“不随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汚闻?”参见“洗耳”。
32、[险汙]xiǎn wū
阴险卑污。《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汏也,彼固何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
33、[汙累]wū lèi
亦作“污累”。亦作“汚累”。玷污连累。晋 干宝《搜神记》卷三:“焉知三事不为吉祥?愿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清 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吾乡富人畏为命案所污累,至靡钱五百千,摘除其名。”
34、[汙垢]wū gòu
1.积在人身或物体上的脏东西。《仪礼·既夕礼》“燕养馈羞汤沐之饌”汉 郑玄 注:“汤沐所以洗去污垢。”老舍《四世同堂》六一:“小衣服上的污垢被日光照得发亮,倒好像穿着铁甲似的。”《十月》1981年第5期:“他觉得周身轻松,好像积在躯体里的尘埃和污垢都被彻里彻外地清扫干净了一样。” 2.污浊;肮脏。宋 文天祥《正气歌》序:“駢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服装污垢,面目憔悴。” 3.引申为卑鄙、丑恶。章炳麟《定复仇之是非》:“今有负气愤事,愿吾党与彼党俱仆,此至洁白者也;愿吾党胜而彼党败者,此洁与汚参半者也;于一胜一败之餘,復求吾党之得而彼党之丧者,此最汚垢者也。” 4.比喻卑鄙龌龊的人或思想。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三场:“佛门岂许藏污垢,速送官衙不可留。”杨沫《花蕊》:“难道我不应该用大自然的绝美瀑布来荡涤心头的污垢,使它洁净,使它美化?” 5.比喻卑下的地位。《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分成好合,尚汚垢不异。”
35、[汙眼]wū yǎn
亦作“汚眼”。亦作“污眼”。弄脏眼睛。极言不值得一看。元 贯云石《醉高歌过红绣鞋》曲:“看别人鞍马上胡颜,嘆自己如尘世汚眼。”《水浒传》第五四回:“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看了倒污眼!”《西游记》第十六回:“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奬?”
36、[汙潦]wū liáo
积水;积水坑。唐 柳宗元《闵生赋》:“壤污潦以坟洳兮,蒸沸热而恒昏。”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摄生》:“若借户枢为他楔,入流水于污潦,鲜有不螻、不腐者矣。”清 黄景仁《雨中游桃庄看飞泉》诗:“大海及污潦,安知后所适。”积水成涝。《旧唐书·韦见素传》:“天宝 十三年秋,霖雨六十餘日,京师庐舍垣墉頽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污潦。”
37、[汙渠]wū qú
脏水沟。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宋 文天祥《六歌》:“金茎沆瀣浮污渠,天摧地裂龙凤殂,美人尘土何代无!”清 刘大櫆《<汪在湘文集>序》:“古之为文者,蜀 山 秦 陇,江 河 之瀆也;后之人隳以为部娄污渠,思有以振兴追躡之,而苦才力之不逮。”
38、[汙毒]wū dú
亦作“污毒”。污浊有毒的东西。多指坏的、不健康的思想、习惯等。谢觉哉《不惑集·随手拈来》:“闹地位,闹待遇……是剥削阶级统治的旧社会遗给我们心灵上的污毒,必须把它当作势不两立的敌人斗败它、消灭它。”毛泽东《元旦祝词》:“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
39、[陋汙]lòu wū
卑贱。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於伤残之餘,委臣以燮和之任,忘其陋污,使佐圣明。”
40、[骞汙]qiān wū
损害污辱。《汉书·晁错传》:“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亡邪僻之行,外亡騫污之名。”颜师古 注:“騫,损也。污,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