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苏不爨
拼音
qiáo sū bù cu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iáo的字 拼音为sū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cuàn的字 拼音为qiao的字 拼音为s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cuan的字基础解释
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详细解释
- 【解释】: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 【出自】:三国魏·就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樵苏:柴草。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爨:烧火做饭。
词典解释
樵苏不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樵苏不爨】有柴有草,无食为炊。用以喻贫困。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 , 时步玉趾, 樵苏不爨, 清谈而已, 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
樵苏不爨-辞源3同:樵蘇不爨
出处
三国魏·就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引证
明-宋濂--《桑仁卿传》:仁卿娶同县人项寄瑗,其贤绝。仁卿固安贫,终日樵苏不爨,项无纤介见于容容。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高士临筵,樵苏不爨。
明-范允临--《董元常制义题词》:然宗伯穷时,樵苏不爨,至不能脱践更,为县官所僇辱。
清-樊增祥-诗-《九月十五日大雪》:渭南三万八千户,樵苏不爨如冻鸦。
近现代-王蕴章--《菊影楼话堕自序》:清谈既浃,樵苏不爨。
故事
明-宋濂--《桑仁卿传》:仁卿娶同县人项寄瑗,其贤绝。仁卿固安贫,终日樵苏不爨,项无纤介见于容容。
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高士临筵,樵苏不爨。
明-范允临--《董元常制义题词》:然宗伯穷时,樵苏不爨,至不能脱践更,为县官所僇辱。
清-樊增祥-诗-《九月十五日大雪》:渭南三万八千户,樵苏不爨如冻鸦。
近现代-王蕴章--《菊影楼话堕自序》:清谈既浃,樵苏不爨。
造句
接龙
爨桂炊玉 玉石俱焚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渔人得利 利令智昏 昏镜重明 明人不做暗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组词
近义词
qiáo sū bù cuàn
1、[樵苏失爨]qiáo sū shī cuàn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