楅衡
拼音
bī hé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ī的字 拼音为héng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heng的字基础解释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详细解释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朱熹 集传:“尝,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触也。”《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郑玄 注:“楅设於角,衡设於鼻。” 汉 张衡 《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宋 苏洵 《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楅衡-中華語文大辭典楅衡ㄅ丨ˋ ㄏㄥˊbìhénɡㄅ丨 ㄏㄥˊbīhénɡ加縛在牛角上,用來防止牛觸人的橫木。一說此橫木即為「楅」,「衡」為穿在牛鼻間便於牽引的縛繩或橫木。
楅衡-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楅衡ㄈㄨˊ ㄏㄥˊfú héng加縛在牛角上以防牛觸人的橫木;或說此橫木稱「楅」,衡則另指穿在牛鼻間以便牽引的縛繩或橫木。《詩經.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漢.鄭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