棐
拼音
fěi笔顺
丨 一 一 一 丨 一 一 一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fěi的字 拼音为fei的字基础解释
1.辅正弓弩的 器具。 2.辅助。详细解释
辅助
棐,辅也。从木,非声。——《说文》
会晋师于棐林。——《春秋传·宣公元年》
实棐谌而相顺。——班固《幽通赋》
天畏棐忱。——《书·康诰》
又如:棐忱(棐谌。辅助诚信的人);棐常(辅行常法);棐彝(辅成教化)
通“榧”。木名。香榧,也叫“野杉”
见棐几滑净,因书之。——《晋书·王羲之传》
通“篚”。圆形竹器
厥贡漆丝,厥棐织文。——《汉书·地理志》
禹平洪水,定 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汉书·食货志上》
通“非”( fēi)。不,不是 [no;not;isn't]
天棐忱辞。——《书·大诰》
朕教汝于棐民彝。——《书·洛诰》
又如:棐德(无德)
〈动〉
〈名〉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棐-中華語文大辭典棐棐ㄈㄟˇfěi〈書〉輔助。[例]天~忱辭,其考我民(《書經‧大誥》)。
棐-漢語大字典棐
《説文》:“棐,輔也。从木,非聲。”
(一)fěi 《廣韻》府尾切,上尾非。微部。
(1)辅正弓弩的器具。《説文·木部》:“棐,輔也。”段玉裁注:“棐,蓋弓檠之類。”一说夹车之木。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棐者,夾車之木也。”
(2)辅助。《書·大誥》:“天棐忱辭,其考我民。”孔傳:“言我周家有大化,誠辭為天所輔,其成我民矣。”《漢書·叙傳上》:“觀天罔之紘覆兮,實棐諶而相順。”顔師古注:“賦言天道惟誠是輔,惟順是助,故引以為辭也。”宋王安石《李通叔哀辭》:“孰神不棐兮,隕子于溪。”
(3)用同“扉(fēi)”。门。《雲笈七籤》卷十一:“口為心關精神機,足為地關生命棐。”張萱注:“言運用己身而生也。棐或為扉。”
(4)通“菲”。菲薄;微薄。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棐,叚借為菲。”《漢書·燕刺王旦傳》:“悉爾心,毋作怨,毋作棐德,毋乃廢備。”顔師古注引服虔曰:“棐,薄也。”
(5)通“匪”。非;不。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履部》:“棐,叚借為匪。”《書·吕刑》:“明明棐常,鰥寡無蓋。”按:《墨子·尚賢中》作“明明不常,鰥寡不蓋”。
(6)通“篚”。盛物的椭圆形竹器。《漢書·食貨志上》:“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棐。”顔師古注引應劭曰:“棐,竹器也,所以盛。方曰筐,隋(橢)曰棐。”又《地理志上》:“厥貢漆絲,厥棐織文。”顔師古注:“棐與篚同。篚,竹器,筐屬也。織文,錦綺之類,盛於筐篚而獻之。”
(7)通“榧”。木名,即香榧。清高翔麟《説文字通·木部》:“棐,通榧,古謂文木也。”《晋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几滑净,因書之,真草相半。”可以製几,故也称几为棐。宋蔣捷《滿江紅》:“問如何清晝,倚籐憑棐。”
(8)春秋时郑国地名,即棐林。故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集韻·尾韻》:“棐,棐林,地名。”《左傳·文公十三年》:“鄭伯會公于棐。”杜預注:“棐,鄭地。”
(二)féi 《集韻》符非切,平微奉。
〔即棐〕古县名。汉置。故地在今河北省肥乡县南。也作“即裴”。《集韻·微韻》:“裴,即裴,漢侯國,在魏郡。或从木。”《詳校篇海·木部》:“棐,同裴。即棐,縣名。”按:《漢書·地理志上》:“(魏郡)縣十八……即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ěi
1、[棐常]fěi cháng
辅行常法。
2、[棐谌]fěi chén
同“棐忱”。諶,通“忱”。
3、[几棐]jǐ fěi
即几案。
4、[笃棐]dǔ fěi
忠诚辅助。
5、[棐几]fěi jǐ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
6、[棐忱]fěi chén
谓辅助诚信的人。
7、[棐德]fěi dé
指不道德的事。棐,同“非”。
8、[棐彝]fěi yí
辅成教化。
9、[贡棐]gòng fěi
盛贡品的竹筐。棐,通“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