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
拼音
chā笔顺
一 丨 丿 丶 ㇇ ㇏ 丶同音字
拼音为chā的字 拼音为cha的字基础解释
一种用来挑秸秆、柴草等的农具。多为木制,一端一般有三个较长的弯齿,一端为长柄。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木,叉声。本义:树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
同本义
杈,杈枝也。——《说文》
江东谓树枝为桠杈。——《方言》
突杈枒而皆折,又有触邪之气也。——杜甫《雕赋》
又如:杈桠(杈丫;杈儿。树的分枝)
叉状用具 。
如:杈子(官府门前用以阻拦人马的交叉木架;设于酒肆门前用以装饰的栏栅);杈子粪(用粪杈拣拾的人、畜杂粪)
另见 chà
〈名〉
树或类似树的分支 。
如:打棉花杈
行马 。
如:杈子(旧时官府门前拦阻通行的障碍物)
另见 chā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杈-中華語文大辭典杈1ㄔㄚchā用來叉取柴草等的農具,一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彎齒,另一頭有長柄。[例]桑木~|三股~。杈2ㄔㄚchāㄔㄚˋchà杈子,植物的分枝。[例]樹~|枝~。
杈-中華大字典1、杈讀音:初加切,音义,麻韻。楚佳切,音釵,佳韻。楚懈切,音瘥,卦韻。釋文:
❶~枝也。見《說文》:《段注》:枝如手指相錯之形。故从叉。
❷捕魚具。《周禮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司農注》:謂以~刺泥中搏取之。
❸~枒。參差之貌。《文選王延壽賦》:枝牚~枒而斜據。
❹通叉。《廣雅釋木》:叉。股枝也。
2、杈讀音:楚懈切,音瘥,卦韻。釋文:~杷。田器。見《廣韻》。
3、杈讀音:楚嫁切,音汊,禡韻。釋文:行馬也。《通雅宮室》:行馬、宮府門設之。古賜第亦門施行馬。宮闕用朱。官寺用黑。宋以來謂之~。東京夢華錄。官司於御廊安立黑漆~。路心安朱漆~。《圖入互字》。
❷收草具。見《集韻》。
4、叉讀音:初加切,音差,麻韻。初佳切,音釵,佳韻。釋文:
❶手指相錯也。从又。象~之形。見《說文》。
❷刺之也。《後漢楊政傳》:旄頭又以戟~政。傷胸。
❸股枝也。見《廣雅釋木》。《疏證》:~與杈同。手指相錯謂之~。樹枝相錯謂之杈。其義一也。今俗語猶謂樹枝錯出曰杈頭。
❹枝也。因形名之也。見《藝文類聚》引《釋名釋首飾》。
〔按今本作釵、~也。象~之形。因名之也〕。
❺取也。〔高啓詩〕:柳塘持燭~魚。
❻栝旁曰~。形似~也。見《釋名釋兵》。
❼凡歧頭者皆曰~。如水歧流則从水作汊。歧道則从足作䟕。言異則从言作訍。訍又訓爲訐。蓋相訐則言語錯出。
❽俗呼拱手曰~手。見《增韻》。
❾器名。竿頭箸戟枝如椏杈然。柄長丈餘。用以刺取物者曰畫~。其爲軍器者則有殳~、魚~。
❿步~。箭箙也。《釋名釋兵》:步~。人步所帶。以箭~其中也。
〔按王念孫云。瓰靫亦作步~〕。
⓫野~。暴惡也。《翻譯名義》:野~。此云勇健。亦云暴惡也。舊云閱~。
〔按西域記作藥~。酉陽雜俎作夜~。魏書元~傳云。元~本名夜~。弟羅實。名羅刹。夜~、羅刹。此鬼食人。蓋野、夜、藥、閱、元、以音近而字轉。以夜~爲鬼物。亦以鬼爲惡物耳。當以翻譯名義之說爲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ā
1、[槎杈]chá chā
参差貌。
2、[疯杈]fēng chā
即疯枝。详“疯枝”。
3、[杈丫]chā yā
1.亦作“杈椏”。树的分枝。 2.参差交错貌。
4、[杈桠]chā yā
见“杈枒”。
5、[杈儿]chā ér
树的分枝。
6、[杈枒]chā yā
1.亦作"杈桠"。树的分枝。 2.参差交错貌。
7、[禾杈]hé chā
见“禾叉”。
8、[桑杈]sāng chā
农具名。用桑木做的杈。柔韧耐用。
9、[杈杆儿]chā gǎn ér
旧指妓女的保护人,多系其本夫。引申为对后台老板的讥称。如: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敢更动 通州 站长?不就是 魏司令 给他保镖吗?如今 魏司令 离开了 通州,还有谁给他当杈桿儿?
10、[杈子粪]chā zǐ fèn
用粪杈拣拾的人、畜杂粪。
11、[顶门杈]dǐng mén chā
即顶门杠。
chà
1、[枝杈]zhī chà
植物上分杈的小枝子。
2、[树杈]shù chà
树木的分枝处。
3、[打杈]dǎ chà
1.砍去、切断或掐去植物的不需要的枝、芽使形态美观或结更多的果实。 2.修剪枝条的过程。
4、[丫杈]yā chà
树木或物体上面的分杈。
5、[桠杈]yā chà
见〖丫杈〗。
6、[枒杈]yā chà
树枝纵横交叉貌。
7、[杈子]chà zi
植物的分枝:树~。打~(除去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