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拼音
zhū x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xī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朱熹-中華語文大辭典朱熹ㄓㄨ ㄒ丨zhūxī人名(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菴,晚號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雲谷老人,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理學家。進士出身,累官至寶文閣待制,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在哲學思想上從二程學說發展為完整的理學體系,集理學之大成。其學說對後世影響極大,編次著述之書甚多。著有《四書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周易本義》等。後人輯有《朱子語類》等。
朱熹-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朱熹ㄓㄨ ㄒㄧzhū xī人名。(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於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築草堂於雲谷山,又號雲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編次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