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
拼音
méng笔顺
丿 𠃌 一 一 一 丨 丨 丶 ㇇ 一 一 丿 ㇁ 丿 丿 丿 ㇏“月”窄长,横画均匀。“艹”不宜太宽;两横宜短;撇向笔画平行,间距均匀,弯钩自然,捺画舒展,收笔高于弯钩。
同音字
拼音为méng的字 拼音为meng的字基础解释
〔~胧〕a.月光不明;b.不清楚,模糊。详细解释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同本义
朦,月朦朦也。——《说文新附》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又如:朦朦(微明的样子)
模糊不清的样子 。
如:朦郁(迷蒙郁结);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朦松(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迷糊,迷惘
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西游记》
又如:朦朦(迷惘的样子);朦里朦胧(迷迷糊糊,不真切,不明了)
愚昧 。
如:朦狡(愚昧狡诈的人)
通矇,目盲。亦指一时失明 。
如:朦瞽(眼睛失明)
蒙骗,蒙混 。
如:朦充(蒙混冒充);朦抵(蒙混抵充);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朦朦-汉语大词典朦朦1.迷惘貌。
●汉应劭《风俗通·愆礼·河南尹太山羊翩祖》:“翩祖位则亚卿,雅有令称,义当纲纪人伦,为之节文,而首倡导犯礼违制,使东岳一郡朦朦焉,岂不愍哉!”
●明袁宏道《与钱象先书》:“数日前白下有人浪传恶信,仆惊愕,殊朦朦。讹言耶?……抑妒妇之口耶?”
2.微明貌。
●清褚人获《坚瓠余集·萤异》:“七月七夕,纳凉庭中,月色朦朦。”
●丁玲《韦护》第二章七:“天色已由朦朦的,变成透亮了,一定是好天气。”
朦朦ㄇㄥˊménɡ參見【朦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éng
1、[朦胧]méng lóng
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暮色~。烟雾~。
2、[月色朦胧]yuè sè méng lóng
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月”字部,主要指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朦胧的月色不清楚,不清晰。
3、[朦朦]méng méng
1.迷惘貌。 2.微明貌。
4、[朦胴]méng dòng
模糊不明貌。
5、[昏朦]hūn méng
1.昏蒙,昏暗。 2.形容神志恍惚的样子。
6、[扎朦]zhā méng
捉迷藏。
7、[朦昧]méng mèi
1.迷糊貌。《素问·气交变大论》:“鬱冒朦昧,心痛暴瘖。” 2.愚昧无知。《祖堂集·镜清和尚》:“学人朦昧,再乞指示。” 3.隐瞒真情以图蒙混欺骗;欺骗。《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宜》:“若有上年已栽桑果,数目另行具报,却不得朦昧报充次年数目。”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盖总其事者,不精其学,未识师授优劣,课艺高下,往往为人朦昧。”
8、[朦腾]méng téng
迷糊貌。
9、[朦瞽]méng gǔ
1.眼睛失明。 2.指乐官。
10、[朣朦]tóng méng
不明亮的样子。
11、[朦蔽]méng bì
1.犹欺瞒。《元典章·兵部三·押运不得稍带私物》:“其所物货未知是否进上,一例支破官钱,动摇於民。如此朦蔽上下,俱无可见,至甚未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单立出这些名目来,自以为弊絶风清,中间却不知受了多少朦蔽。” 2.遮掩。聂绀弩《谈杂文》:“好像某种动物,一遇险象,就先设法朦蔽自己的眼睛,或把整个身体都缩到某种地方去。”
12、[朦朣]méng tóng
模糊不明貌。
13、[迷朦]mí méng
糊涂蒙昧。
14、[朦郁]méng yù
迷蒙郁结。
15、[欺朦]qī méng
同“欺蒙”。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一时清议所及,以为污衊剡章,欺朦天听,不亦轻朝廷而羞当世哉!”
16、[胴朦]dòng méng
1.犹蒙昧。 2.微明貌。
17、[朦抵]méng dǐ
蒙混抵充。
18、[朦充]méng chōng
蒙混冒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我在旁边看时,那承揽纸上印就的格式,甚么限月日交货,甚么不得以低货朦充等字样,都是刻就的。”
19、[朦狡]méng jiǎo
指愚昧狡诈的人。
20、[朦混]méng hùn
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清 林则徐《晓谕速戒鸦片告示稿》:“惟不许以新枪假土朦混搪塞,倍干重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虽是他外母代他连恳求带朦混的求出信来,他却不争气,误尽了事!”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为什么倒称‘民族主义’来朦混读者,那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有时好像 腊丁 民族,条顿 民族了的缘故。”
21、[黎朦子]lí méng zǐ
见“黎檬子”。
22、[朦头转向]méng tóu zhuàn xiàng
头脑迷糊,不辨方向。康濯《买牛记》:“但他又是村农会代表,从去年秋天到今年三四月,光解放战争当中的勤务动员就忙得他朦头转向,没工夫管生产的事。”
23、[连朦带唬]lián méng dài hǔ
见“连蒙带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