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máo

笔顺

𠃌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máo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

基础解释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详细解释

〈名〉

  1. 同本义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2. 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3. 牦牛

    骍旄之盟。——《左传·襄公十年》

    又如:旄尘(牦牛和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4.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旄丘之葛兮。——《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又如:旄敦(旄丘与敦丘)

  5. 星名 。

    如: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6. 通“髦”。俊杰 。

    如:旄俊(俊杰之士)

  7. 通“毛”。

    粪除其颠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诗·邶风·旄丘》

  8. 另见 mào

〈形〉

  1. 年老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2. 眼睛昏花

    旄不知人。——《战国策》

  3. 另见 máo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旄-中華語文大辭典

旄ㄇㄠˊmáo〈書〉古代一種旗子,旗杆頂上有犛牛尾作裝飾。[例]右秉白~以麾(《書經‧牧誓》)。

旄-中草药辞典

【读音】máo
【繁体】旄
旄<名>
同本义[ancientflagwithyak'stail]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牦牛尾[yak's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
旄máo
⒈〈古〉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帜。泛指大旗:拥~出征。
⒉牦牛尾:~羽。
────────────────—
旄mào1.年老。2.眼睛昏花。3.昏乱。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áo

1、[旄麈]máo zhǔ

旄牛和麈。

2、[旄丘]máo qiū

前高后低的山丘。

3、[郡旄]jùn máo

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4、[旄骑]máo qí

即旄头。《后汉书·公孙述传》:“然少为郎,习 汉 家制度,出入法驾,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輦出房闥。”李贤 注:“旄头之骑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四年》:“述 盛陈陛卫以延 援 入……会百官於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胡三省 注:“旄骑,旄头骑也。”参见“旄头”。

5、[黄旄]huáng máo

黄色旗号。

6、[蜺旄]ní máo

画虹蜺的彩旗。

7、[云旄]yún máo

见“云髦”。

8、[旄人]máo rén

《周礼》官名。掌教乐舞。

9、[旄马]máo mǎ

传说中的兽名。

10、[旄山]máo shān

传说中的山名。

11、[文旄]wén máo

染有文采的旄牛尾。多用以装饰旗帜。

12、[旄旒]máo liú

古代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

13、[旄期]máo qī

老年。《礼记·射义》:“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陆德明 释文:“旄,本又作‘耄’,莫报反,八十、九十曰耄。期,本又作‘旗’,音其,如字,百年曰期颐。”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字异而义同》:“《书》云‘耄期’,《射义》作‘旄期’。”

14、[羽旄]yǔ máo

1.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 2.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

15、[旄羽]máo yǔ

牦牛尾和雉羽。

16、[庶旄]shù máo

用以装饰旌旗的各色羽毛。

17、[朱旄]zhū máo

古代车上的旗饰,用红色旄牛尾制成。

18、[旄幢]máo zhuàng

用牦牛尾为饰的旌旗。

19、[干旄]gàn máo

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2.《诗·鄘风》篇名。

20、[旄头]máo tóu

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21、[旄旌]máo jīng

古代祭祀时执以导神之物。旄,通“茅”。汉 刘向《新序·杂事四》:“楚庄王 伐 郑,克之。郑伯 肉袒,左执旄旌,右执鸞刀,以迎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韩诗外传》卷六作“茅旌”。

22、[旄象]máo xiàng

1.牦牛与象。 2.饰以象牙的旌旗。

23、[牦旄]máo máo

以犛牛尾为饰的旗。

24、[旄星]máo xīng

即旄头星。

25、[旄纛]máo dào

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26、[玄旄]xuán máo

黑色的旗帜。

27、[旄敦]máo dūn

旄丘与敦丘。

28、[幡旄]fān máo

亦作“幡眊”。旌旗的羽毛饰。也指饰有羽毛的旗幡。

29、[氛旄]fēn máo

以氛气为旄。

30、[颠旄]diān máo

指头发。旄,通“毛”。

31、[翠旄]cuì máo

杆顶饰以翠羽的旗帜。

32、[旗旄]qí máo

亦作“旂旄”。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33、[旄节]máo jié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34、[旄端]máo duān

尾端。

35、[节旄]jié máo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36、[骍旄]xīng máo

亦作“騂毛”。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左传·襄公十年》:“瑕禽 曰:‘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杜预 注:“騂旄,赤牛也。举騂旄者,言得重盟,不以犬鸡。”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范文澜 注:“‘騂毛’当依《左传》作‘騂旄’,唐 写本正作‘騂旄’。”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四》:“世不失职,受騂毛之盟。”倪璠 注:“《左传》作‘旄’,此作‘毛’,省文也。”

37、[设旄]shè máo

谓在旗帜上装饰上牦牛尾。

38、[旄狄]máo dí

即旄羽。

39、[旄毡]máo zhān

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40、[竿旄]gān máo

揭旄于竿,以招贤者。引申为礼贤。《左传·定公九年》:“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孔子家语·好生》:“竿旄之忠告至矣哉。”汉 焦赣《易林·履之损》:“竿旄旌旗,执帜在郊。”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旄的反义词 旄的近义词 旄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旄能组什么词
  • 旄能组什么词语
  • 旄可以组什么词
  • 旄可以组什么词语
  • 旄字可以组什么词
  • 旄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旄字能组什么词
  • 旄字能组什么词语
  • 旄字开头的成语
  • 旄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