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锋陷阵
拼音
cuī fēng xiàn zhè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uī的字 拼音为fēng的字 拼音为xiàn的字 拼音为zhèn的字 拼音为cui的字 拼音为feng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基础解释
摧:击溃;锋:锋芒,引伸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详细解释
- 【解释】:摧:击溃;锋:锋芒,引伸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
- 【出自】:《晋书·景帝纪》:“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披靡,遂引去。”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破敌深入
按字解释
摧:摧毁。
锋:前锋,指前锋部队。
陷:指攻入。
阵: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
词典解释
摧锋陷阵-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摧鋒陷陣
摧锋陷阵-中华成语大词典摧锋陷阵
【拼音】:cuī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
摧:击溃;锋:锋芒,引申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
出处
《宋书·武帝纪上》:“高祖常披皯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
示例
乃与骁骑十余~,所向披靡,遂引去。 ★《晋书·景帝纪》
近义词
冲锋陷阵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指破敌深入
英文
rush on the enemy's crack troops and break the line
出处
《晋书·景帝纪》:“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披靡,遂引去。”引证
唐-房玄龄等--《晋书·景帝纪》:钦将遁,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李自良传》:建中年,田悦叛,燧与抱真东讨,自良常为河东大将,摧锋陷阵,破田悦。
元-脱脱--《金史·蒲察胡盏传》:七年,取邠州,遇宋人二十余万,我军右翼少却,时胡盏为左翼千户,摧锋陷阵,敌遂败去。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
南朝梁-沈约--《宋书·武帝纪上》: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
清-张廷玉等--《明史·常遇春传》: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北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宪善兵谋,长于抚驭,摧锋陷阵,为士卒先。
故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景帝纪》:钦将遁,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李自良传》:建中年,田悦叛,燧与抱真东讨,自良常为河东大将,摧锋陷阵,破田悦。
元-脱脱--《金史·蒲察胡盏传》:七年,取邠州,遇宋人二十余万,我军右翼少却,时胡盏为左翼千户,摧锋陷阵,敌遂败去。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广武将军桓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
南朝梁-沈约--《宋书·武帝纪上》:高祖常被坚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贼乃退还浃口。
清-张廷玉等--《明史·常遇春传》: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北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宪善兵谋,长于抚驭,摧锋陷阵,为士卒先。
造句
接龙
阵马风樯组词
近义词
cuī fēng xiàn zhèn
1、[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2、[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3、[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