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
拼音
yǒng guàn sān jū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ǒng的字 拼音为guàn的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jūn的字 拼音为yong的字 拼音为guan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jun的字基础解释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详细解释
- 【解释】: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出自】: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 【语法】:动宾式;作补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按字解释
勇:勇敢;勇猛。
冠:位居第一。
三军:古代军队分上、中、下三军,泛指军队。
词典解释
勇冠三军-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勇冠三軍
勇冠三军-汉语大词典勇冠三军勇敢为全军之首。形容勇猛过人。
●《后汉书·刘縯传》:“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清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闻君义高千古,勇冠三军,固一世之英豪,当今之俊杰。”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引证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刘晔传》: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清-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闻君义高千古,勇冠三军。
当代-唐德刚-第二七章-《李宗仁回忆录》:此三人俱是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的能战之将,倚畀有年,遽尔殉职,痛悼实深。
东汉-班固等--《东观汉记·齐武王𬙂传》: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阵溃围,勇冠三军。
元末明初-罗贯中-六七回-《三国演义》: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
现当代-徐迟--《石油头》:如所周知,在战术、战役上,他勇冠三军;而在战略上,在大是大非上,他有智有谋,有科学预见更讲策略,讲技术更识路线。
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刘縯传》: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唐-刘肃--《大唐新语·聪敏》: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震敌。
故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刘晔传》: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清-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闻君义高千古,勇冠三军。
当代-唐德刚-第二七章-《李宗仁回忆录》:此三人俱是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的能战之将,倚畀有年,遽尔殉职,痛悼实深。
东汉-班固等--《东观汉记·齐武王𬙂传》: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阵溃围,勇冠三军。
元末明初-罗贯中-六七回-《三国演义》: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
现当代-徐迟--《石油头》:如所周知,在战术、战役上,他勇冠三军;而在战略上,在大是大非上,他有智有谋,有科学预见更讲策略,讲技术更识路线。
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刘縯传》: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唐-刘肃--《大唐新语·聪敏》: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震敌。
造句
yǒng guàn sān jūn
1、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
接龙
军法从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yǒng guàn sān jūn
1、[畏敌如虎]wèi dí rú hǔ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