搒
拼音
péng笔顺
一 亅 ㇀ 丶 一 丶 丿 丶 ㇇ 丶 一 𠃌 丿同音字
拼音为bàng的字 拼音为bang的字基础解释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榜”详细解释
〈动〉
掩,敛藏
搒,掩也。——《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搒,掩也。敛藏之意。”
触;碰
逗翳翅相筑,摆幽尾交搒。——唐· 韩愈《城南联句》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搒,击也。——《广雅》
搒,笞打。——《广雅》
昼夜搒讯。——《明史·海瑞传》
又如:搒掠(笞击拷问)
另见 bàng
〈动〉
同“榜”。摇橹使船前进,划船 。
如:搒人(摇船的人)
行船中途停靠
另见 pé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搒-中華語文大辭典搒1ㄅㄤˋbànɡ〈書〉搖櫓使船前進。[例]輒自~船送妻還孔氏,天晴復迎之(《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朱百年》)。搒2ㄆㄥˊpénɡ〈書〉用鞭、棍子等打。[例]吏稍忤意,~殺之(《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列傳上‧王勃》)。
搒-中華大字典1、搒讀音:北孟切,祊去聲,敬韻。釋文:
❶掩也。見《說文》。《段注》:廣韻曰笞打。今義也。
❷同榜。進舟也。見《集韻》。
2、搒讀音:補曠切,音謗,漾韻。釋文:
❶掉船一歇。見《廣韻》。
❷同榜。進船也。見《集韻》。
3、搒讀音:蒲庚切,音彭,庚韻。釋文:笞擊也。《漢書張耳傳》:吏~笞數千。
4、搒讀音:晡橫切,音祊,庚韻。釋文:相牽也。見《集韻》。
5、挷釋文:搒俗字。見《正字通》。
6、㧍讀音:晡橫切,音祊,庚韻。釋文:同搒。相牽也。見《集韻》。
7、㧍釋文:同仿、髣。見《集韻》。
8、漲釋文:搒本字。見《字彙》。
9、榜釋文:同㮄。見《字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éng
1、[笞搒]chī péng
亦作“笞榜”。拷打。宋 沉遘《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宋 陆游《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明 吴宽《病项》诗:“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清 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2、[静搒]jìng péng
轻轻地划桨。
3、[标搒]biāo péng
亦作“标榜”,指的是借用某种好名义,加以宣扬或炫耀。
4、[搒楚]péng chǔ
拷打。
5、[摽搒]biāo péng
1.亦作“摽牓”。摽,通“标”。标榜,称扬。 2.摽,通“标”。标明,揭示。
6、[搒挞]péng tà
拷打。
7、[搒掠]péng lüè
笞击,拷打。
8、[搒捶]péng chuí
亦作“搒棰”。拷打。《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判度支 杜佑 大索 长安 中商贾所有货,意其不实,輒加搒捶,人不胜苦。”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五:“他日又劫一家,执其老嫗搒棰求货。”
9、[搒童]péng tóng
摇船的童子。
10、[敲搒]qiāo péng
1.亦作“敲榜”。笞打。 2.指刑杖。
11、[搒械]péng xiè
谓拷打后再戴以镣铐等刑具。
12、[击搒]jī péng
打击搒掠。
13、[搒决]péng jué
拷打判罪。
14、[搒棰]péng chuí
见“搒捶”。
15、[搒笞]péng chī
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16、[棰搒]chuí péng
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