揥
拼音
dì笔顺
一 亅 ㇀ 丶 一 丶 丿 丶 ㇇ 丨 𠃌 丨同音字
拼音为tì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舍弃。详细解释
〈动〉
捐弃;除去
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文选·陆机·文赋》
另见 tì
〈名〉
搔头的簪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诗·鄘风·君子偕老》。毛传:“揥,所以摘发也。”
另见 d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揥-辞源3【揥】12画 5002·71.tì ㄊㄧˋ 丑例切,集韻他計切,去,霽韻,透。錫部。可作篦髮用的首飾。詩 鄘風 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釋名 釋首飾:“揥,摘也,所以摘髮也。”2.dì ㄉㄧˋ 集韻丁計切,去,霽韻,端。捐棄。文選 晉 陸士衡(機)文賦:“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揥-中華大字典1、揥讀音:他計切,音鬀,丑例切,音跇,霽韻。釋文:
❶佩飾也。《詩君子偕老》:象之~也。
❷摘也。所以摘髮也。見《釋名釋首飾》。
〔按雷浚說文外編云。說文無~字。~乃擿之省。說文骨部䯤。骨擿之可會髮者。後漢書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又曰其擿有等級焉。字皆作擿〕。
2、揥讀音:丁計切,音帝,霽韻。釋文:
❶捐也。《文選陸機賦》:意徘徊而不能~。
〔注〕:~、或爲禘。禘猶去也。
❷戲也。見《集韻》。
〔按廣雅釋詁。~。戲也。王氏疏證本已訂正。王云。各本皆作嫽、誂、透、~、嬈、戲也。案戲字與此不相涉。蓋校書者以嬈字有擾戲之義。遂移入戲字耳。集韻、類篇、~戲也。又引廣雅、透戲也。則宋時廣雅本已然〕。
❸語也。見《廣雅釋詁》。
❹嬈也。見《廣雅釋詁》。《疏證》:~、讀爲擿。曹憲音帝。誤也。衆經音義引廣雅作擿。擿、卽史記集解所云擿、嬈也。說文嬈、苛也。漢書鼂錯傳。除苛解嬈。高誘文頴注並云。嬈、煩嬈也。
3、揥讀音:他歷切,音逖,錫韻。釋文:
❶戲也。見《集韻》。
❷取也。《文選陸機賦》:意徘徊而不能~。
〔注〕:說文曰。~、取也。佗狄切。
4、揥讀音:都黎切,音氐,齊韻。釋文:捐也。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ì
1、[挑揥]tiāo dì
见“挑剔”。
2、[象揥]xiàng dì
古时以象牙做的掻头用具,亦用之为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