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拼音
niǎn jū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iǎn的字 拼音为jūn的字 拼音为nian的字 拼音为jun的字基础解释
清朝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1852-1868),活动在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带,主要领袖有张洛行、赖文光等。曾在太平天国领导下与太平军配合作战。1866年分为东、西两支,最后被清军消灭。详细解释
见“ 捻子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捻军-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捻軍
捻军-中国历史辞典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捻军发源子捻子(今称捻党)。据1814年(嘉庆十九年)御史陶谢奏折称:每一股谓“一捻子”,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苏、鲁、豫、皖一带护送“私盐”,并与清政府发生武装冲突。鸦片战争后,捻党武装日益发展,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在山东曹州(今菏泽)拒捕,次年在湖北孝感应山地区与清军作战。1852年(咸丰二年)捻党首领张乐行聚众万余攻克河南永城,次年太平天国北伐军经过安徽、河更,捻党纷纷起义响应。1855年张乐行在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召集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永王(一作大汉明命王)。制订《行军条例》十九条,组成捻军,建立黄旗、红旗、蓝旗、白旗、黑旗五旗军制。1857年张乐行与太平军陈玉成会攻霍邱,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成天义。此后捻军转战豫、皖、苏、鲁各省,屡败清军,张乐行晋升为征北主将,又封沃王。1862年(同治元年)太平军陈玉成牺牲后,张乐行受到清军的围攻,次年初在蒙城西阳集被俘牺牲。1864年捻军张宗禹等与太平军赖文光部会师,推遵王赖文光为领袖,整编军队,屡败清军。1865年在曹州高楼寨击杀僧格林沁。次年分为东西两路活动:赖文光率”东捻军转战湖北、河南、安徽、山东之间,1868年初在扬州牺牲。张宗禹率*西捻军进入陕西,配合回民军作战。后为援救东捻军,经山西、直隶(今河北)至山东北部,1868年8月在在茌平南镇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