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
拼音
nà笔顺
一 亅 ㇀ 一 丿 ㇏ 一 一 亅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nà的字 拼音为na的字基础解释
1.按;摁:~手印。 2.忍耐;抑制:~着性子。勉强~住心头的怒火。 3.汉字的笔画,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形状是“㇏”。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同本义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抑制 。
如:按捺(抑制兴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
搁置;扣压
这事断断破不得,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儒林外史》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古又名“磔”
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书法离鉤·八磔》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捺-中華語文大辭典捺捺ㄋㄚˋnà1.以手按壓。[例]~指印。2.抑制。[例]~住性子|按~不住心中的怒火。3.漢字筆畫之一。向右下斜引,末端稍出波折。如「水」字之末筆,永字八法作「磔」。
捺-中草药辞典【读音】nà
【繁体】捺
捺〈动〉
(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同本义[presswithforce;pressdown]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抑制[restrain]。如:按捺(抑制兴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
搁置;扣压[suspend]
这事断断破不得,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儒林外史》
捺〈名〉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古又名“磔”[right-fallingstrokeinChinesecharacters]
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
捺nà
⒈用手按。〈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⒉汉字笔画,从上向右斜下():"八"字是一撇一~。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à
1、[挼捺]ruó nà
按揉。
2、[捺硬]nà yìng
勉力抑制。
3、[筑捺]zhù nà
整治堤防。《宋史·河渠志七》:“嘉定 十二年,臣僚言……乞下 淛西 诸司,条具筑捺之策,务使捍堤坚壮,土脉充实,不为怒潮所衝。”
4、[捺弮]nà quān
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5、[轧捺]zhá nà
犹超越,制约。
6、[延捺]yán nà
拖延搁置。
7、[火捺]huǒ nà
亦作“火捺纹”。广东 端溪 砚石的一种纹理,称“火捺纹”。因亦以为品种名。
8、[捺瑟]nà sè
乐器拍板的别名。见 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音乐·拍板》。
9、[捺抉]nà jué
用力挤压。
10、[铁捺]tiě nà
端溪 砚石之一种。
11、[沈捺]shěn nà
亦作“沉捺”。积压。
12、[遏捺]è nà
压制;按捺。
13、[扣捺]kòu nà
纳缝。
14、[遮捺]zhē nà
方言。犹遮盖。《“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罢市之轶闻》:“罢市以来,大小各店铺莫不店门紧闭,惟南京路……某眼镜公司玻窗样柜既不上板,又不用布遮盖,只帖一字条,书‘敝处向无遮捺,并无营业心思,望勿误会’字样。”参见“遮盖”。
15、[捺兴]nà xīng
抑制兴头,扫兴。
16、[捺印]nà yìn
盖指模或图章,作为本人负责或承认的凭据。
17、[捺正]nà zhèng
正骨手法之一。
18、[捺钵]nà bō
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19、[捺杀因]nà shā yīn
蒙古语。好。
20、[捺蜻蜓]nà qīng tíng
竖蜻蜓。身体倒立。
21、[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22、[拼死捺命]pīn sǐ nà mìng
拼命。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