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足覆餗
拼音
zhé zú fù s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é的字 拼音为zú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sù的字 拼音为zhe的字 拼音为z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su的字基础解释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详细解释
- 【解释】: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 【出自】:《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 【示例】: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明·杨慎《审己》
按字解释
折足:折断鼎足。
覆餗:弄翻鼎内食物。
词典解释
折足覆餗-中華語文大辭典折足覆餗折足覆(饣+束)ㄓㄜˊ ㄗㄨˊ ㄈㄨˋ ㄙㄨˋzhézú-fùsù鼎足折斷了,鼎裡的食物翻覆。語本《易經‧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比喻力不勝任,必致敗事。也作「折鼎覆餗」。[例]工作應量力而為,以免~,得不償失。
折足覆餗-中华成语大词典折足覆餗
【拼音】:zhé zú fù sù
解释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出处
《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示例
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明·杨慎《审己》
近义词
折鼎覆餗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引证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是以身名并全者甚希,而折足覆餗者不乏也。
宋-韩琦--《乙巳冬乞罢相第三表》:若非省分退身,避贤者路,不独折足覆餗,自贻形渥之凶,其于国家为害岂细也哉。
当代-唐浩明-一部五章-《曾国藩》:大人将这副重担交给我,玉麟如临深履薄,深恐日后折足覆餗。
明-杨慎--《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唐-权德舆--《为崔相公谢门下侍郎表》:虽誓心毕命,以竭微衷,而折足覆悚,其如公议。
故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是以身名并全者甚希,而折足覆餗者不乏也。
宋-韩琦--《乙巳冬乞罢相第三表》:若非省分退身,避贤者路,不独折足覆餗,自贻形渥之凶,其于国家为害岂细也哉。
当代-唐浩明-一部五章-《曾国藩》:大人将这副重担交给我,玉麟如临深履薄,深恐日后折足覆餗。
明-杨慎--《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唐-权德舆--《为崔相公谢门下侍郎表》:虽誓心毕命,以竭微衷,而折足覆悚,其如公议。
造句
zhé zú fù sù
1、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明·杨慎《审己》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zhé zú fù sù
1、[折鼎覆餗]zhé dǐng fù sù
?铂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