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苟免
拼音
lín nàn gǒu miǎ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ín的字 拼音为nàn的字 拼音为gǒu的字 拼音为miǎn的字 拼音为lin的字 拼音为nan的字 拼音为gou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基础解释
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详细解释
- 【解释】: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 【出自】:《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按字解释
临难: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
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词典解释
临难苟免-汉语大词典临难苟免语出《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后因以“临难苟免”谓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周书·李远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新唐书·杜让能传》:“临难苟免,臣之耻也。”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中》:“靓身为军师,而临难苟免,又劝主帅俱亡,不忠甚矣。”
临难苟免
【拼音】:lín nàn gǒu miǎn
解释
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出处
《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示例
~,吾不忍也。 ★《后汉书·王允传》
近义词
苟且偷生
反义词
临难不苟
语法
作谓语;指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出处
《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引证
金-王若虚--《臣事实辩中》:靓身为军师,而临难苟免,又劝主师俱亡,不忠甚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唐-李延寿--《周书·李远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元末明初-罗贯中-九回-《三国演义》:[王]允曰: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
当代-王火-卷三-《战争和人》(二):但中国自古以来,为国家民族殉难死节的志士多矣,我又何必临难苟免?
故事
金-王若虚--《臣事实辩中》:靓身为军师,而临难苟免,又劝主师俱亡,不忠甚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唐-李延寿--《周书·李远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元末明初-罗贯中-九回-《三国演义》:[王]允曰: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
当代-王火-卷三-《战争和人》(二):但中国自古以来,为国家民族殉难死节的志士多矣,我又何必临难苟免?
造句
接龙
免怀之岁 岁月蹉跎组词
近义词
lín nàn gǒu miǎn
1、[苟且偷生]gǒu qiě tōu shēng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反义词
lín nàn gǒu miǎn
1、[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2、[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3、[临难不苟]lín nán bù gǒu
谓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旧唐书·忠义传序》:“有若 仲由 之結纓, 鉏麑 之觸樹, 紀信 之蹈火, 豫讓 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於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亦作“ 臨危不苟 ”。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