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谷
拼音
yú gōng g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汉 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后以喻隐居之地。宋 龚鼎臣《东原录》:“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萧条羽客家。’”清 戴移孝《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甘为 郑子真。”亦省称“愚谷”。《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详细解释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愚公谷-辞源3【愚公谷】地名。在今 山東 臨淄市 臨淄區西。漢 劉向 説苑 政理:“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爲何谷?’對曰:‘爲 愚公之谷。’”參閲 水經注二六 淄水。後借喻爲隱居之地。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一 小園賦:“名爲野人之家,是謂 愚公之谷。”也作“愚谷”。南史 隱逸傳 序:“藏景窮巖,蔽名 愚谷。”
愚公谷-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愚公谷愚谷、谷中愚、谷愚、愚公
【出典】 汉·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谷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释义】 传说春秋时,有山中隐者不与世争,被视为愚,其山居被称为愚谷。后世用作咏隐士与隐居之所的典故。
【例句】 ①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虞世南《门有车马客》472)这里用“愚谷”讥世人以守直为愚。②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604)这里以“愚谷”喻指自己过去退居之地。③不意栖愚谷,无阶奉诏书。(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607)作者曾一度退居,这里以栖愚谷为喻。④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829)这里借以自述栖隐于山林。⑤栖闲有愚谷,好事枉朝轩。(韦嗣立《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987)这里借“愚谷”代指作者的龙门北溪山庄。⑥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王维《过崔驸马山池》1274)这里活用“愚公谷”典,以愚公自比,追述日前崔氏宴集正值自己无马赴宴。⑦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孟浩然《寻张五回夜园作》1650)这里以“愚谷”喻指张五栖隐之地。⑧他日归愚谷,偏宜绿绮琴。(李嘉祐《裴侍御见赠斑竹杖》2147)这里以“归愚谷”喻指归隐。⑨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高适《封丘作》2242)这里借以自述欲归隐而未果的思绪。⑩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2401)这里以愚公谷隐者自喻。(11)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钱起《岁初归旧山》2632)这里以“愚谷”喻指自己的旧居。(12)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钱起《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2656)这里以愚谷比拟自己的山斋。(13)更乞大贤容小隐,益看愚谷有光辉。(秦系《献薛仆射》2898)作者隐居于剡山,这里以愚谷喻指自己的居所。(14)上堂多庆乐,肯念谷中愚。(卢纶《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3129)这里以愚谷隐者自喻。(15)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3277)这里以愚谷隐者自比。(16)唯将酒作圣,不厌谷名愚。(权德舆《过隐者湖上所居》3655)这里以愚公谷比拟所访隐者的居处。(17)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羊士谔《郡斋读经》3704)这里以隐者愚公自喻。(18)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羊士谔《守郡累年俄及知命聊以言志》3705)这里以隐者愚公自比。(19)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姚合《书怀寄友人》5644)这里自述归隐的意愿。(20)愚公方住谷,仁者本依山。(李商隐《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6218)灵仙阁在唐永乐县,作者昔日移家于此地。这里以“愚公方住谷”比喻自己仍居住在永乐。(21)受业乡名郑,藏机谷号愚。(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6732)这里以愚公隐居愚谷比喻自己抱病郊野。(22)余亦还愚谷,归心在翠屏。(温庭筠《送洛南李主簿》6737)这里以愚谷喻指自己的居处,自述归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