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
拼音
zhī x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基础解释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又名 报恩山、南峰山。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晋 高僧 支遁 隐居于此,因以 支硎 为号,山亦因 支遁 得名。明 文徵明《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诗:“西北羣山列翠屏,天池 宛转带 支硎。”参阅 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山》、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详细解释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又名 报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
晋 高僧 支遁 隐居于此,因以 支硎 为号,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诗:“西北羣山列翠屏, 天池 宛转带 支硎 。”参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山》、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支硎-汉语大词典支硎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又名报恩山、南峰山。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
晋高僧支遁隐居于此,因以支硎为号,山亦因支遁得名。
●明文征明《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诗:“西北群山列翠屏,天池宛转带支硎。”
参阅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支硎山】山名。在今 江蘇 蘇州市 吳中區西。唐 陸廣微 吳地記:“支硎山,在 吳縣西十五里,晉 支遁字 道林,嘗隱於此山。”平石爲硎,山有平石,故 支遁以 支硎爲號,而山又因 支遁得名。南朝 梁 武帝建 報恩寺於山中,因又稱爲 報恩山。參閲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中 寺院、讀史方輿紀要二四 蘇州府 長洲縣 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