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愧
拼音
tián bù zhī ku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án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kuì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kui的字基础解释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详细解释
- 【解释】: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 【出自】: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按字解释
恬:平静,安然,不忧虑。
不:表示否定。
知:了解,明白,知道。
愧:惭愧,觉得对不住(别人)。
词典解释
恬不知愧-中华成语大词典恬不知愧
【拼音】:tián bù zhī kuì
解释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出处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示例
近义词
恬不知羞、恬不知耻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要脸
恬不知愧ㄊㄧㄢˊ ㄅㄨˋ ㄓ ㄎㄨㄟˋtián bù zhī kuì參見「恬不知恥恬不知恥」。書證①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知愧,賓客盈門。」
出处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引证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现代-丁为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宗师既亡,义礼日丧,风俗自是大坏,侂胄以专擅为当然而恣其所为,小人以无耻为常事而恬不知愧。
故事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现代-丁为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宗师既亡,义礼日丧,风俗自是大坏,侂胄以专擅为当然而恣其所为,小人以无耻为常事而恬不知愧。
造句
接龙
愧不敢当 当局者迷 迷不知归 归心似箭 箭在弦上 上下交困 困兽犹斗 斗志昂扬 扬长而去 去住两难 难上加难 难乎其难 难乎为情 情不自禁 禁网疏阔 阔论高谈 谈笑风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组词
近义词
tián bù zhī kuì
1、[恬不知耻]tián bù zhī chǐ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2、[恬不知羞]tián bù zhī xiū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