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
拼音
huǎng笔顺
丶 丶 丨 丨 丶 丿 一 丿 乚“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部。“光”短竖居中,点撇左右对称;撇画不宜太长,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同音字
拼音为huǎng的字 拼音为huang的字基础解释
1.恍然:~悟。 2.仿佛(与“如、若”等连用):~如梦境。~如隔世。~若置身其间。详细解释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同本义
怳,狂之貌。——《说文》
怳,狂也。——《广雅·释诂四》
临风怳兮浩歌。——《楚辞·少司命》
又如:恍恍(狂的样子)
昏瞆不明的样子
追怳忽于地底兮。——《后汉书·张衡传》
精神怳惚。——《神女赋序》。注:“不自觉知之意。”
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样子;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恍惑(迷惑)
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怳若有望而不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注:“失意貌。”
又如:恍恍(心神不宁的样子);恍惝(失意怅惘);恍怆(失意怅惘的样子);恍然(失意的样子,惆怅的样子)
猛然;忽然
恍惊起而长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朱熹《中庸章句序》
仿佛;好像 。
如:恍若(仿佛;好像);恍如(仿佛);恍疑(犹仿佛);恍然(仿佛);恍若(仿佛)
一闪而过
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红楼梦》
〈形〉
〈副〉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恍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恍恍ㄏㄨㄤˇ ㄏㄨㄤˇhuǎng huǎng茫然迷糊的樣子。《文選.班固.西都賦》:「魂恍恍以失度,巡迴塗而下低。」
恍恍-汉语大词典恍恍1.模模糊糊,仿佛。
●唐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2.失意不安貌。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恍恍而外淫。”
●唐孙樵《寓居对》:“志枯气索,恍恍不乐。”
●清吴伟业《送何省斋》诗:“开箧视此诗,恍恍不能寐。”
3.不能自持貌。
●唐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
4.狂貌。
●唐杜牧《雨中作》诗:“酣酣天地宽,恍恍嵇刘伍。”
恍恍(2)(无)恍恍(3)(无)恍恍(I)1.蒙眬不清貌。
●《老子》“是谓惚恍”
汉河上公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
●南朝齐王琰《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
2.亦作“恍恍”。心神不定貌。
●唐王度《古镜记》:“绩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秦路。”
●宋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逾三年,方君为鄂州蒲圻宰。白昼恍恍,于厅事对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来。’”
●王闿运《愁霖赋》:“倚高轩而恍恍,竟旦夕而忘言。”
3.晃荡。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吕正惠公端使高丽,遇风涛恍恍,摧樯折舵,舟人大恐,公恬然读书,若在斋阁。”
4.仿佛。
●清沈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恍恍(II)威武貌。
●明刘基《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ǎng
1、[恍然]huǎng rán
形容忽然醒悟:~大悟。
2、[恍惚]huǎng hū
huǎng hu的又音。义同“恍惚huǎng hu”。
3、[恍如隔世]huǎng rú gé shì
仿佛隔了一世。多感慨因人事变迁很大而感到一切都陌生了。恍:仿佛。世:古指三十年为一世。
4、[恍若]huǎng ruò
1.茫然。 2.好像,仿佛。
5、[恍如]huǎng rú
好似;仿佛。
6、[恍悟]huǎng wù
忽然醒悟。
7、[恍忽]huǎng hū
见“恍惚”。
8、[惊恍]jīng huǎng
指神魂不定,精神恍惚。
9、[忽恍]hū huǎng
见“忽怳”。
10、[恍疑]huǎng yí
犹仿佛。
11、[傥恍]tǎng huǎng
惊疑貌。
12、[怆恍]chuàng huǎng
失意貌。
13、[惝恍]tǎng huǎng
chǎng huǎng的又音。义同“惝恍 chǎng huǎng”。
14、[恍荡]huǎng dàng
摇动不定。
15、[戃恍]tǎng huǎng
见“戃慌”。
16、[怅恍]chàng huǎng
恍惚。
17、[惚恍]hū huǎng
1.亦作“惚怳”。混沌不分;隐约不清。 2.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 3.游移不定。
18、[恍惑]huǎng huò
迷糊眩惑。
19、[恍惘]huǎng wǎng
犹迷惘。
20、[徜恍]cháng huǎng
1.恍然,忽然醒悟。 2.不真切,难以捉摸、辨认。
21、[恍怳]huǎng huǎng
见“恍恍”。
22、[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23、[恍恍惚惚]huǎng huǎng hū hū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24、[恍兮惚兮]huǎng xī hū xī
恍兮惚兮形容人糊里糊涂的状态,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