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
拼音
dāng tóu bàng h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āng的字 拼音为tóu的字 拼音为bàng的字 拼音为hè的字 拼音为dang的字 拼音为tou的字 拼音为bang的字 拼音为he的字基础解释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详细解释
- 【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示例】:那日程希明~,未免触动了天良。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四回 -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按字解释
当头:正对面;迎头。
棒喝:佛教禅宗用语。
词典解释
当头棒喝-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當頭棒喝
当头棒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當頭棒喝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引证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问乐普曰:“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对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普便喝;师便打。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楹联剩话》:仁人之言,亦积无限阴功,便是当头棒喝矣。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片时失足,后悔何及,愿以为当头棒喝也可。
当代-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当头棒喝,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清-李绿园-一三回-《歧路灯》: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
现代-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现在给胡先生这么当头棒喝,只好摆开梦想,摇一下头——看还在没有。
当代-李国文-三章-《冬天里的春天》:要是当时有人给我副部长的美梦,来个当头棒喝,那么,莲莲今天肯定又是一副样子了。
当代-鲍昌-第二部第一一章-《庚子风云》:终于,大家被李来中当头棒喝地唤醒。
故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问乐普曰:“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对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普便喝;师便打。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楹联剩话》:仁人之言,亦积无限阴功,便是当头棒喝矣。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片时失足,后悔何及,愿以为当头棒喝也可。
当代-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当头棒喝,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清-李绿园-一三回-《歧路灯》: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
现代-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现在给胡先生这么当头棒喝,只好摆开梦想,摇一下头——看还在没有。
当代-李国文-三章-《冬天里的春天》:要是当时有人给我副部长的美梦,来个当头棒喝,那么,莲莲今天肯定又是一副样子了。
当代-鲍昌-第二部第一一章-《庚子风云》:终于,大家被李来中当头棒喝地唤醒。
造句
dāng tóu bàng hè
1、他需要有人当头棒喝,告诉他"你这是自作自受"。
2、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们立即停止各种犯罪活动。
3、你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震醒宛如睡梦中的我。
4、这一突发事故无异当头棒喝,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5、这一次意外无异是当头棒喝,让大家了解稍有疏失都可能造成失败。
6、给你一个当头棒喝,看你还醒不醒?
7、监管改革提案被认为是"对银行家引人注目的当头棒喝"。
8、老友的斥责犹如当头棒喝,让他及时振作,从失恋的阴影走出来,不再自怨自艾。
9、老和尚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他幡然悔悟。
10、我现在能有点成就,还得感谢你当年的当头棒喝。
11、这次失败,对他来说无异是当头棒喝,使骄傲的他猛然醒悟。
12、我正将他从沉沦中救起,不得不给他当头棒喝。
13、日本鬼子刚进冉庄,就得到当头棒喝,让埋在村口的地雷炸了个人仰马翻。
14、这几句重话犹如当头棒喝,使他猛醒过来。
15、我希望此记当头棒喝,可让他从醉生梦死中惊醒。
16、希望老师的话能如当头棒喝,让他顿然醒悟,改过向善。
17、事实上,它们给人当头棒喝。
18、这显然是当头棒喝,但我能够消化这个消息并且我决定我想继续保持这种关系。
19、最高法院最近的裁决就正好是当头棒喝,叫人如梦初醒.
20、黄伯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当头棒喝。
接龙
喝西北风 风雨交加 加人一等 等闲之辈组词
近义词
dāng tóu bàng hè
1、[当头一棒]dāng tóu yī bàng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2、[晨钟暮鼓]chén zhōng mù gǔ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发聋振聩]fā lóng zhèn kuì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