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德院
拼音
bì dé yu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dé的字 拼音为yuàn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de的字 拼音为yu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弼德院-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弼德院
清官署名。宣统三年(1911),成立“责任内阁”,同时仿日本枢密院设立弼德院,置院长、副院长、顾问大臣三十二人,均由物简;另设参仪官十人,为顾问大臣的辅佐。掌参预机密,审议“洪疑大政”,纂拟章制,牵制内阁,为国务顾问机关。成立未几,清室即亡,实际未起任何作用。
弼德院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仿日本枢密院设立,为顾问国务的机关。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几,清朝即亡,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作用。
●《清史稿·职官志六》:“弼德院,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有二人。掌参预密勿,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ì dé yuàn
1、张勋复辟,授弼德院顾问大臣。宣统三年任弼德院顾问大臣。宣统三年,任奕?内阁弼德院参议。宣统三年任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同年责任内阁成立,任弼德院顾问大臣。三年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同年袁世凯内阁成立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元年,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因病未赴任。次年改为内阁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元年,为弼德院顾问大臣,因病未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