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妇碑
拼音
yòu fù bē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òu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bēi的字 拼音为yo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bei的字基础解释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详细解释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幼妇碑-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幼妇碑
【出典】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娥》:“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注引《会稽典录》曰: “上虞长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饮宴,而子礼方至督酒。尚问朗文成未?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操笔而成,无所点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 “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又《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 ‘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文,与修同,乃叹曰: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释义】 汉代孝女曹娥,父涉江死,她投江寻父尸。元嘉元年,时人为曹娥改葬立碑。后来,蔡邕又在碑上题“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是为隐语,其意为“绝妙好辞”。曹操率部过碑下,共猜此隐语,杨修捷悟,先猜得。辞,繁体为“辭”,“辭”一作“辤”。
【例句】 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冯子振[正宫·鹦鹉曲] 《泣江妇》)小令咏会稽曹娥故事,并用蔡邕题碑,魏武帝杨修猜其隐语之事。蔡中郎即蔡邕,曾任中郎将。
幼妇碑即曹娥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故名。
●唐张说《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魏主来顾,赏幼妇之碑。秦师不侵,尊死士之垄。”
●唐杜甫《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
参见“幼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