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告
拼音
bù gà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gào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gao的字基础解释
1.(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出~。张贴~。 2.用张贴布告的方式告知(事项):特此~。~天下。详细解释
遍告;宣告。
《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 氏所立九王, 吕 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元史·武宗纪》:“詔整飭臺纲,布告中外。” 鲁迅 《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指官方或群众团体张贴的告示。
巴金 《家》十:“接着报纸上又刊出了城防司令部严禁军人殴打学生的布告。”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板印刷的戒严布告。”
公开宣示,使人人皆知。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起兵伐董卓》:“ 操 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支那 自愤子 《同胞受虐记》:“前日由 华 返 美 的公使 康格 君已经在议院里布告大众了。”
公开张贴的文告。
金近 《三个学生》:“合作社要出个布告,他写出来谁都能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章:“命一位幕僚拟了一个布告稿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布告-中華語文大辭典布告ㄅㄨˋ ㄍㄠˋbùɡào1.公布告知。[例]特此~。2.張貼出來告知大眾的一種文書。[例]招商~|徵才~|教務處~。
布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布告ㄅㄨˋ ㄍㄠˋbù gào通告通告、告示告示、公告公告、文告文告、文書文書①通告大眾。如:「布告縣民周知。」《三國演義.第二回》:「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也作「佈告」。②張貼出來以通告大眾的一種文書。如:「門口貼了一張吉屋出租的布告。」也作「佈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ù gào
1、哎,姐姐,我还给你留着一份公判李善礼的布告呢,姐,你看。
2、布告上面的字迹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3、有关详情及申请办法,请参阅学生辅导处布告板或书院网页。
4、这些布告栏通常包含最近发现的安全性错误和修复通知。
5、尽管布告栏和竞选海报遍布街头,选举活动仍然很疲软。
6、我们读了贴在布告板上的声明.
7、经过镇公所,我看见一群人站在小布告牌前。
8、再一般布告控制虚拟实境是只有1K,它为较容易的控制给比较不再生回应.
9、这张布告很重要.你把它贴在人人看得见的地方.
10、长长一张布告上写着全部新兵的名字.
11、全国的律师通过布告栏和广告到处收集征集委托人,医生们也拒绝承认。
12、萨科奇当选总统时,宣誓将利用定期信息布告栏,公开自己的健康状况。
13、许多箱子和布匹堆放得完全挡住了这块布告牌。
14、学生们在布告牌上贴了一张海报.
15、结果将在大楼入口处的布告栏公布。
16、把这张地图用浆糊贴在布告板上.
17、这几句话使我惊呆了。啊!这些坏蛋,他们贴在村政府布告栏上的就是这个消息。
18、计划详情及申请办法,请参阅学生辅导处布告板、浏览书院网页或亲往学生辅导处查询。
19、咱们把这个通知钉在布告牌上吧.
20、除了常见的徽章、帽子、旗帜和布告,你还可以现场拍照,再印在奥巴马的照片上。
21、沿着街道看不到任何广告和商业的标识,只有一些宣传画和布告栏。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bù gào
1、[文牍]wén dú
1.公文、书信的总称。 2.旧时称担任文牍工作的人。
2、[文告]wén gào
机关或团体发布的文件。
3、[书记]shū jì
〈名〉用于“书记员”。我国各级法院、检察院中担任记录并办理其他有关事项的人员。
4、[宣布]xuān bù
公开正式告诉(大家):~命令。
5、[告示]gào shi
旧指官府所张贴的布告。现有时也借指口头或文字通知。
6、[公布]gōng bù
(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于众。~新条例。食堂的账目每月~一次。
7、[通告]tōng gào
1.普遍地通知:~周知。 2.普遍通知的文告:布告栏里贴着一张~。
8、[文书]wén shū
1.公文、书信、契约等。 2.某些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信件工作的人员。
9、[公告]gōng gào
1.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如公告、布告或命令) 2.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
反义词
bù gào
1、[秘书]mì shū
1.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长。部长~。 2.秘书职务:~处。担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