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
拼音
xí wé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í的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xi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详细解释
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 神武 西征,登 风陵 ,命中外府司马 李义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辞,请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参见“ 檄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檄文-中華語文大辭典檄文ㄒ丨ˊ ㄨㄣˊxíwén古代用於徵召、曉諭、聲討、揭發等的官方文書;特指聲討敵方或叛逆者的文書。也作「檄書」。
檄文-汉语大词典檄文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汉书·朱博传》:“合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
●《北史·孙搴传》:“会神武西征,登风陵,命中外府司马李义深、相府城局李士略共作檄文,皆辞,请以搴代。”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参见“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xí wén
1、他奋笔疾书,飞文染翰,顷刻檄文已成。
2、他奋笔疾书,飞文染翰,顷刻檄文已成。
3、将军在出兵讨伐之前,宣读了一篇令人义愤填膺的檄文。
4、这篇檄文把敌人的反动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5、这篇铿锵的应工人要求的檄文在四个居住区引起了不同反响.
6、全世界的反动派,在这篇檄文面前惊惶失措。
7、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8、雍州刺史武昌王浑与左右作檄文,自号楚王,改元永光,备置百官,以为戏笑。
9、看了清华教授肖鹰在中青报上发表的倒韩檄文,非常地惊讶。
10、他在开封只停留半天,给地方长官们发了一道檄文,晓谕朝廷救民水火的“德意”。
11、另外,请廉公如椽大笔亲撰伐靖檄文,诏令天下。
12、话说曹操檄文传谣天下,共有十八诸侯起兵,袁术算是第一镇。
13、而在上王李芳远告谕中外的讨伐对马檄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14、锋芒毕露、血溅三尺的檄文我能写,但却不便发了。
15、朝廷发出来的檄文?要讨伐董公?文约,你看看。
16、与奥尔尼“20英寸大炮檄文”相比,他的长篇复照却是绵里藏针。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xí wén
1、[战书]zhàn shū
向敌方或对手宣战或挑战的文书:下~。
2、[文书]wén shū
1.公文、书信、契约等。 2.某些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信件工作的人员。
3、[反对]fǎn duì
不赞成;不同意:~侵略。~平均主义。有~的意见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