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千里
拼音
chà zhī qiān l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à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qiān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cha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qian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教育部成語典【台湾】失之毫釐,差之千里㊣ㄕ ㄓ ㄏㄠˊ ㄌㄧˊ ㄔㄚ ㄓ ㄑㄧㄢ ㄌㄧˇshī zhī háo lí chā zhī qiān lǐ釋義毫、釐,皆為極小的長度單位。全句指差距雖然極細微,但導致的差誤、錯誤卻極大。大戴禮記・保傅:「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唐・馮用之・機論:「語不相時,則殆辱,薛冶諫其君也;默不相時,則受謗,子家從其賊也。所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或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13167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備註頻2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號FL00000045315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中华成语大词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拼音】: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
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
西汉·戴圣《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示例
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 ★陶铸《崇高的理想》
近义词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分句;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出处
引证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唐-冯用之--《机论上》:语不相时则殆辱,薛冶谏其君也;默不相时则受谤,子家从其贼也。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唐-冯用之--《机论上》:语不相时则殆辱,薛冶谏其君也;默不相时则受谤,子家从其贼也。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