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拼音
ní笔顺
𠃍 一 丿 丿 乚“尸”头部不宜太大,斜撇舒展;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尖朝上,钩底宜平,短撇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ní的字 拼音为ni的字基础解释
1.尼姑:~庵。僧~。 2.姓。详细解释
〈形〉
(会意。从尸,匕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本义:亲近,亲昵)
同本义。后作“昵”
尼,从后近之也。——《说文》
尼,近也。——《小尔雅》。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不避远尼。——《尸子》
安定,平和
尼,安也。——《尔雅》
尼,和也。——《广雅》
竟界尼康。——《隶释·祝睦后碑》
〈名〉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的简称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处);尼坛(尼姑受戒的地方)
尼山 。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另见 n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尼-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反]僧
尼-中華語文大辭典尼尼ㄋ丨ˊní1.泛稱信佛而出家修行的女子。[例]僧~|~庵|~姑。2.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í
1、[尼姑]ní gū
指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入佛门的人。
2、[尼龙]ní lóng
锦纶的旧称。[英nylon]
3、[威尼斯]wēi ní sī
意大利城市。位于该国东北部。是亚得里亚海沿岸重要港口。也是著名的水城和文化名城,多名胜古迹。
4、[削发为尼]xuē fà wéi ní
把头发剪掉成为尼姑。
5、[僧尼]sēng ní
和尚和尼姑。
6、[阻尼]zǔ ní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阻力的影响,能量逐渐衰减而运动减弱的现象。
7、[尼采]ní cǎi
词语解释◎ 尼采 Ní 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他以“太阳”自命,后发疯而死
8、[摩尼]mó ní
1.指摩尼教。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 武后 延载 元年,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 长安、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於磧砾。”唐 颜真卿《抚州戒坛记》:“严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金 雷渊《济南珍珠泉》诗:“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 3.泛指佛珠。清 赵翼《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4.水窦。《百喻经·水窦喻》:“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胡以水竇名为摩尼,欲令其人从水竇出。”
9、[尼山]ní shān
1.即尼丘。 2.指孔子。
10、[撒尼]sā ní
像龙和虎一样勇猛而不可战胜的民族。
11、[沮尼]jǔ ní
阻止。
12、[歍尼]wū ní
呕吐所及。语出《山海经·大荒北经》:“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王国维《冬夜读<山海经>感赋》诗:“蠚草则死蠚木枯,歍尼万里成泽湖。”
13、[兄尼]xiōng ní
同父母(或只同父或母)而年小于自己的男子。
14、[尼首]ní shǒu
谓人头象 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15、[尼房]ní fáng
尼姑所居处。
16、[尼阻]ní zǔ
阻止,阻碍。
17、[僾尼]ài ní
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8、[宣尼]xuān ní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19、[刍尼]chú ní
亦作“芻泥”。喜鹊。
20、[仇尼]chóu ní
复姓。南朝 宋 有 仇尼道盛。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21、[尼干]ní gàn
亦作“尼犍”。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22、[伽尼]qié ní
梵语石蜜的译音。结块的蔗糖。
23、[尼止]ní zhǐ
阻止。
24、[尼寺]ní sì
1.尼姑所住的寺院。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起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明悬尼寺,彭城 武宣王 勰 所立也。”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彼之热心,先注於宗教。十一岁得请於父母,入尼寺,以学教理者一年。”
25、[末尼]mò ní
1.真珠,珠玉,宝石。末,也写作“摩”。 2.宗教名。详“末尼教”。 3.同“末泥”。
26、[尼犍]ní jiān
见“尼乾”。
27、[伊尼]yī ní
梵文的鹿名。
28、[尼行]ní xíng
停止或阻止前进。宋 刘克庄《居厚不果行次韵》之二:“祖帐方涓吉,公车已尼行。”《清史稿·庄恪亲王允禄传》:“明年,上幸 木兰,绵课奏河桥圮於水,意在尼行,不称上旨,坐罚俸,并罢诸职。”
29、[尼菴]ní ān
见“尼庵”。
30、[尼居]ní jū
犹尼庵。
31、[尼媪]ní ǎo
尼姑。
32、[尼庵]ní ān
亦作“尼菴”。指尼姑所居的寺庙。
33、[尼站]ní zhàn
指尼寺中专供来往僧官和侍尼所居的屋舍。
34、[尼聃]ní dān
儒家创始人 仲尼 和道家创始人 老聃 的并称。
35、[尼轲]ní kē
孔子 与 孟子 的并称。
36、[尼邱]ní qiū
即 尼丘。
37、[郁尼]yù ní
郁悒不申。汉 蔡邕《琴操·拘幽操》:“文王 在 羑里 时,演八卦以为六十四卦,作鬱尼之辞。”《竹书纪年》卷上“王杀 季歷”南朝 梁 沉约 注:“执 王季 于 塞库,羈 文王 于 玉门,鬱尼之情,辞以作歌,其传久矣。”
38、[尼圣]ní shèng
对 孔子 的尊称。
39、[尼院]ní yuàn
尼庵。
40、[尼丘]ní qiū
1.山名。在 山东 曲阜县 东南,连 泗水、邹县 界。相传 孔子 父 叔梁纥、母 颜氏 祷于此而生 孔子。故 孔子 名 丘,字 仲尼。《史记·孔子世家》:“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祷於 尼丘 得 孔子。”唐 程弥纶《怀鲁》诗:“曲阜 国,尼丘 山,周公 邈难问,孔子 犹啟关。”清 侯方域《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永式遐心之金玉。” 2.指 孔子。《梁书·处士传·阮孝绪》:“跡既可抑,数子所以有餘,本方见晦,尼丘 是故不足。”清 钱谦益《谒孔子林越翌日谒先圣庙》诗:“鲁 甸千年国,尼丘 万代师。”
近义词
反义词
ní
1、[僧]sēng
1.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人。~衣。[僧伽之省,梵saṃgha]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