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
拼音
shī笔顺
𠃍 一 丿上框大小得当,两横平行,撇画舒展,斜度、长短适中。
同音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1.尸体,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 2.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详细解释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祝延尸。——《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
孙可以为王父尸。——《礼记·曲礼》
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仪礼·特牲礼》注
神主牌,以木为之
载尸集战何所急。——《楚辞·天问》
又如:载尸以行(载着神主牌而行)
姓
陈尸示众,陈列
尸,陈也。——《说文》
有母之尸饔。——《诗·小雅·祈父》
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陈,形体独陈。——《白虎通·崩薨》
楚武王刑尸。——《左传·庄公四年》
夫却昭子…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又如:尸谏(陈尸以谏)
立神像或神主
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庄子》
担任;承担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书·康王之诰序》
执掌,主持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又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祭)
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庄子·逍遥游》
又如: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尸职(尸位,失职);尸居(安居而无为)
列阵
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荆尸。——《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体
屍,终主也。从尸,从死。——《说文》。按,从死,尸声。许误也。
以其屍与之。——《史记·周公世家》
在床曰尸。——《礼记·曲礼》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验尸;五马分尸;尸灵(尸首;灵柩);尸格(尸单。验尸单);尸以祝之(立尸而祝祷之,表示崇敬);尸皮子(尸皮。对衣服的贬称);尸灵横骨(方言。尸体);借尸还魂;尸车(载尸柩的车子);尸身(尸体);尸丧(尸体失落);尸葬(埋葬尸体)
〈名〉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尸-中華語文大辭典尸ㄕshī1.〈書〉人死後的軀體。同「屍」。[例]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左傳‧成公二年》)。2.〈書〉古時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戰國後廢。[例]夫祭有~,自虞夏商周不變,戰國蕩古法,祭無~(唐‧李華〈卜論〉)。3.〈書〉神像;神主牌。[例]祝迎~,一人衰絰奉篚,哭從~(《儀禮‧士虞禮》)。4.〈書〉徒然占有。[例]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之,吾自視缺然(《莊子‧逍遙遊》)。5.姓。6.二一四部首之一。
尸-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ī
1、[尸首]shī shou
人的尸体。
2、[尸体]shī tǐ
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
3、[尸骨]shī gǔ
1.尸体腐烂后剩下的骨头:~无存。 2.借指尸体:~未寒(指人刚死不久)。
4、[尸位]shī wèi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误国。
5、[尸横遍野]shī héng biàn yě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6、[僵尸]jiāng shī
僵硬的死尸。常用来比喻徒有形式,实际上已经死去的事物。
7、[女尸]nǚ shī
1.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女之尸。 2.泛指女人的尸体。 3.古代祭祀时,代表女性死者受祭的活人。
8、[抛尸]pāo shī
方言。詈词。谓在外游荡。
9、[停尸]tíng shī
停放死尸。
10、[验尸]yàn shī
法医对死者的尸体进行检验,以确定死者致死的性质、原因、时间等。
11、[死尸]sǐ shī
人的尸体。
12、[干尸]gān shī
外形完整没有腐烂的干瘪尸体。
13、[浮尸]fú shī
1.漂在水上的尸体。 2.方言。对人的蔑称。多用作詈词。
14、[焚尸]fén shī
焚化尸体。
15、[分尸]fēn shī
将尸体分裂。谓惨死。
16、[尸身]shī shēn
尸体。
17、[收尸]shōu shī
收拾尸体火化或埋葬,不使暴露。
18、[尸骸]shī hái
尸骨。
19、[古尸]gǔ shī
古人的尸体,从古代一直保存下来。
20、[诈尸]zhà shī
1.迷信的人指停放的尸体忽然起来。 2.指突然叫嚷或做出像发狂似的动作(骂人的话)。
21、[鞭尸]biān shī
1.见“鞭尸”。 2.亦作“鞭尸”。《史记·伍子胥列传》:“及 吴 兵入 郢,伍子胥 求 昭王。既不得,乃掘 楚平王 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唐 元稹《楚歌》之三:“岂料奔 吴 士,鞭尸 郢 市门。”清 顾炎武《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而《季布传》亦言:‘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使后代之人,蔑弃人伦,讐对枯骨。”参见“鞭墓”。
22、[挺尸]tǐng shī
尸体直挺挺地躺着,常用来骂人睡觉。
23、[尸变]shī biàn
一种迷信的传说,说是在灵床上的尸体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复活起来又叫诈尸。
24、[横尸]héng shī
犹陈尸。
25、[尸解]shī jiě
指修道者遗弃形骸而成仙,为道家用语。
26、[三尸]sān shī
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过恶。
27、[流尸]liú shī
1.见“流尸”。 2.亦作“流尸”。在流水中漂浮的尸体。
28、[殭尸]jiāng shī
僵硬的死尸。
29、[枯尸]kū shī
干枯的尸骨。
30、[负尸]fù shī
鞍下有回毛的马。古人以为骑之不祥,故名。
31、[尸葬]shī zàng
葬埋尸体。
32、[认尸]rèn shī
1.见“认尸”。 2.亦作“认尸”。辨认亲人的尸首。
33、[骈尸]pián shī
堆聚的尸体。
34、[尸虫]shī chóng
1.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 2.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
35、[尸逐]shī zhú
匈奴 官名尸逐骨都侯的省称。
36、[尸灵]shī líng
1.同“尸灵”。句道兴本《搜神记》:“王僧兄弟二人,遂杀刘寄,抛尸灵在东园枯井里埋之。”句道兴本《搜神记》:“时会稽太守刘惠明当官孝满,遂将死女尸灵归来。”亦指灵柩。 2.尸体,遗体。
37、[用尸]yòng shī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礼记·曾子问》:“孔子 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孔颖达 疏:“以成人之丧威仪具备,必须有尸以象神之威仪也。”《公羊传·宣公八年》“犹绎,万入,去籥”汉 何休 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古人祭用尸,今无此礼,然礼意则不可不知。”
38、[尸车]shī chē
载尸柩的车子。
39、[简尸]jiǎn shī
检验尸体。
40、[转尸]zhuǎn shī
1.亦作“转尸”。弃置尸体。谓无安葬之地。 2.见“转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