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拼音
kòu笔顺
丶 丶 ㇇ 一 一 丿 乚 丨 一 ㇇ 丶同音字
拼音为kòu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基础解释
1.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仇。海~。外~(入侵的敌寇)。 2.敌人来侵略:入~。~边。 3.姓。详细解释
(会意。从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姓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寇寇-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可可茶
可可
寇ㄎㄡˋkòu1.盜匪;侵略者。[例]賊~|草~|流~|倭~。2.〈書〉入侵;掠奪。[例]入~|~邊。3.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òu
1、[贼寇]zéi kòu
强盗。也指入侵的敌人。
2、[敌寇]dí kòu
侵略者;入侵的敌人:抗击~。歼灭~。
3、[日寇]rì kòu
日寇,即侵华日军,通常指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的旧日本军队(即日语中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海军”),日军当时自称“皇军”。
4、[外寇]wài kòu
指入侵的敌寇:抗击~。
5、[草寇]cǎo kòu
旧指出没于山林间的强盗。
6、[成王败寇]chéng wáng bài kòu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7、[倭寇]wō kòu
14—16世纪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掠夺的日本海盗集团。14世纪起,日本武士、浪人和不法商人等,同中国豪富、地主、奸商勾结,以沿海岛屿为巢穴,武装走私,趁机抢劫。明中叶,活动更为猖獗。甚至侵扰到徽州、南京等地。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杀害的达数十万人。后戚继光等组织新军,经十多年奋战,才逐渐将其肃清。
8、[流寇]liú kòu
指到处流窜、没有固定据点的盗匪。
9、[穷寇]qióng kòu
穷途末路的贼寇,泛指残敌。
10、[入寇]rù kòu
入侵:~边关。
11、[寇仇]kòu chóu
仇敌:视若~。
12、[盗寇]dào kòu
犹盗匪。
13、[海寇]hǎi kòu
海盗。《宋史·韩彦直传》:“海寇出没大洋刼掠,势甚张。”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 嘉庆 ﹞十三年靖 闽 粤 海寇。”
14、[寇战]kòu zhàn
同外敌作战。
15、[寇凫]kòu fú
野鸭的一种。
16、[积寇]jī kòu
犹惯匪。
17、[寇戎]kòu róng
1.谓敌军来犯。 2.敌军。 3.匪患与战争。
18、[寇虣]kòu bào
同“寇暴”。清 顾炎武《朱子斗诗序》:“余悲夫以 子斗 之贤,使其立朝,必能为天子正纪纲,补闕失;其在封疆,必能秉一节,遏寇虣;乃终老不用,歷变故以卒。”
19、[寇贾]kòu jiǎ
东汉 寇恂 与 贾复 的并称。执金吾 贾复 部将杀人,汝南 太守 寇恂 捕杀之。
20、[寇令]kòu lìng
御寇的号令。
21、[隃寇]yú kòu
见“隃冠”。
22、[寇逼]kòu bī
谓侵犯逼近。《南史·陈纪上·武帝》:“二年冬,侯景 寇逼,帝将赴援,广州 刺史 元景仲 阴将图事。”《南史·陈纪上·武帝》:“丁丑,载 及 龕 从弟 北叟 来降,帝抚而释之,仍以 载 兄 鼎 知郡事。以 嗣徽 寇逼,卷甲还都,命 周文育 进讨 杜龕。”
23、[侵寇]qīn kòu
侵犯,入寇。《汉书·食货志下》:“作货布后六年,匈奴 侵寇甚,莽 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后汉书·窦融传》:“其后 匈奴 惩乂,稀復侵寇,而保塞 羌胡 皆震服亲附。”《晋书·谢玄传》:“于时 苻坚 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 乃以 玄 应举。”
24、[寇害]kòu hài
贼寇之害。
25、[寇警]kòu jǐng
敌军入侵的警报。
26、[寇恩]kòu ēn
三曜市的道馆,三曜道馆的三位道馆训练家之一。
27、[夷寇]yí kòu
指外族入侵的战祸。
28、[寇先]kòu xiān
传说中的仙人。尝以钓鱼为业,居 睢水 旁百馀年。宋景公 求其道术,不告,因而被杀。后数十年,踞 宋 城门,鼓琴数十日乃去。汉 刘向《列仙传·寇先》:“寇先 惜道,术不虚传,景公 戮之,尸解神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城西门,即 寇先 鼓琴处也。先 好钓,居 睢水 旁,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后十年止此门,鼓琴而去。宋 人家家奉事之。”
29、[剧寇]jù kòu
犹剧贼。
30、[进寇]jìn kòu
犹进犯。《晋书·苻坚载记上》:“亮 惧而退守 磬险,安 遂进寇 汉川。”《梁书·简文帝纪》:“闰四月甲子,景 进寇 巴陵。”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七七八年,登里可汗 为了掠夺财物,进寇 太原。”
31、[拟寇]nǐ kòu
犹御寇。
32、[潜寇]qián kòu
暗中偷盗。
33、[强寇]qiáng kòu
亦作“彊寇”。强大的敌寇。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莫怨强臣与强寇,分明自己凿凶门。”
34、[寇逆]kòu nì
1.贼寇,叛逆。 2.指叛乱。
35、[寇勷]kòu ráng
谓兵匪祸乱。
36、[寇粮]kòu liáng
亦作“宼粮”。敌人的食粮。
37、[寇敌]kòu dí
入侵之敌;敌军。
38、[宿寇]sù kòu
惯匪。
39、[寇扰]kòu rǎo
侵犯,骚扰。
40、[害寇]hài kòu
为害的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