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
拼音
yīng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 𡿨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yīng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基础解释
见“婴”。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嬰-中華語文大辭典嬰婴丨ㄥyīnɡ1.初生的孩子。[例]~兒|~孩|女~|育~。2.〈書〉纏;絆;遭受。[例]借問子何之?世網~我身(《文選‧陸機‧赴洛中道作詩》)。3.姓。
嬰-漢語大字典嬰
〔婴〕
《説文》:“嬰,頸飾也。从女、賏,賏,其連也。”
(一)yīng 《廣韻》於盈切,平清影。耕部。
(1)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説文·女部》:“嬰,頸飾也。”桂馥義證:“古人連貝為嬰。”
(2)系在颈上;戴。《墨子·兼愛下》:“被甲嬰胄,將往戰。”《荀子·富國》:“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寳珠、佩寳玉,負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盜也。”楊倞注:“嬰,繫於頸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
(3)环绕;缠绕。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一:“嬰,猶纏繞也。”《山海經·西山經》:“嬰以百珪百璧。”郭璞注:“謂陳之以環祭也。”《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李善注引《説文》曰:“嬰,繞也。”《新唐書·王播傳附王龜》:“(王龜)未始以人事自嬰。”
(4)遭受。《後漢書·南匈奴傳》:“墝埆之人,屢嬰塗炭。”唐王維《李陵詠》:“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新唐書·姚崇傳》:“身嬰夷戮,為天下笑。”
(5)触犯。《荀子·彊國》:“教誨之,調一之,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新唐書·文藝傳中·宋之問》:“都下有牛善觸,人莫敢嬰。”宋陸游《周益公文集序》:“時固多豪雋不羣之士,然落筆立論,傾動一座,無敢嬰其鋒者,惟公一人。”
(6)加。《漢書·賈誼傳》:“嬰心廉恥,故人矜節行。”顔師古注:“嬰,加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書》:“太祖被甲嬰胄,親巡將士,明勸賞罰,衆乃復奮。”
(7)初生的小孩。如:妇婴;男婴;女婴。《釋名·釋長幼》:“人始生曰嬰兒。”《老子》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晋郭璞《遊仙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一说初生女孩称婴,男孩称儿。《玉篇·女部》:“嬰,《蒼頡篇》云:‘男曰兒,女曰嬰。’”
(8)同“纓”。1.古时套在马、犬颈上或胸前的一种饰物。《釋名·釋車》:“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國語·晋語二》:“亡人之所懷挾嬰瓖,以望君之塵垢者。”韋昭注:“嬰,馬纓。”2.系冠的带子。《禮記·内則》:“衿嬰綦屨。”陸德明釋文:“嬰,又作纓。”
(9)通“罌”。《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乃賜之黄金之嬰三六。”郭璞注:“嬰,即盂也。徐州謂之嬰。”洪頤煊校:“嬰,本作罌。”
(10)姓。《通志·氏族略四》:“嬰氏,嬴姓。《風俗通》云:晋大夫趙嬰齊之後。”
(二)yìng 《集韻》於正切,去勁影。
〔嬰累〕幼弱。《集韻·勁韻》:“嬰,嬰累,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