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叔
拼音
yí sh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伯夷、叔齐 的并称。详细解释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夷叔-汉语大词典夷叔伯夷、叔齐的并称。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伯楚名彭,清拟夷叔,政则冉季,历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陶潜《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五:“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伯夷叔齐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此夷齐故事之大概也。关于夷、齐死事,三国蜀谯周《古史考》云:“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此为一说。《琱玉集》卷十二引《列士传》云:“(伯夷、叔齐)见武王伐纣,以为不义,遂隐于首阳之山,不食周粟,以薇菜为粮。时有王糜子往难之,曰:‘虽不食我周粟,而食我周木,何也?’伯夷兄弟遂绝食七日。天遣白鹿乳之,径由数日。叔齐腹中私曰:‘得此鹿完噉之,岂不快哉!’于是鹿知其心,不复来下,伯夷兄弟俱饿死也。”此又一说。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一云:“夷雍之子名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为群。叔齐起害鹿,鹿死,伯夷恚之而死。”或即本此。《楚辞·天问》云:“惊女采薇鹿何佑?”闻一多《楚辞校补》谓“‘惊女’二字当互易,惊读为警,戒也”。即问其事。《汉唐地理书钞》辑《辛氏三秦记》云:“长安城北有伯夷墓,人食薇可长生。或云,夷、齐食薇三年,颜如故,武王戒之,不食而死。”“食薇可长生”及“武王戒之”,又此传说之异闻。